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展区 >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市场动态  投稿 发布新闻
市场动态  |  企业新闻  |  技术动态  |  培训信息  |  新闻评论
汽车业亟待跨越知识产权门槛
http://cn.newmaker.com 11/18/2004 9:19:00 AM  佳工机电网
按照新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10年前,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年产销量至少在350万辆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品牌的轿车占国产轿车总量的50%以上,即2010年具有自主品牌的轿车至少要达到180万辆以上。现在,国内汽车业正高举自主创新的大旗,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汽车产业革命,但透过被媒体热炒的“自主知识产权”光环,或许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国内汽车产业技术研发的前景。因为,20年前国内汽车业所实行的市场换技术策略,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成效和进展,日益膨胀的国内汽车产业如何摆脱知识产权的“阵痛”,就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

汽车制造中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成熟技术,同时,由于在此基础上的一般应用技术具有更新快、周期短等特点,在汽车业发展自己的自主技术必然存在巨大空间,这无疑为国内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带来了机遇。

但问题是,目前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远没有形成规模,近年来发生在彩电、DVD、摩托车等产业的事件,将来有可能发生在汽车领域。如果国内汽车业迈不过知识产权这道槛,极有可能会像DVD厂家一样陷入尴尬的境地。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堪忧,仅从轿车业来看,民族轿车品牌仅有红旗、中华、奇瑞、吉利、松花江等,除了一汽的红旗外,其它都来自中小企业,产量也不到整个轿车产量的10%。尽管这些厂家较为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能力和保护,但在整个汽车业所占的份额较小,且多为新兴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同时还将受到外来势力的重重打压。国内汽车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必然会威胁到其它同行业厂家的市场份额,发达国家的老牌企业凭借其优势,必然会使出知识产权的“杀手锏”将对手挤出市场。这似乎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铁律。近来出现的多起针对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从国内汽车业发展历程来看,合资和引进对汽车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由于汽车属于生产生活消费领域的技术,通常国际上对于此类技术转让并无过多限制。加上国外大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难在技术上进行垄断,作为技术引进国完全有条件获得先进技术,国内汽车厂家可以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进行消化、创新,从而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如奇瑞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采取“以我为主”的原则,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沈阳金杯客车完全拥有委托意大利设计师参与设计“中华轿车”的外观设计专利。而哈飞与意大利平尼法瑞纳设计公司共同拥有“哈飞赛豹”的知识产权,并拥有修改其设计的权利。现在,国内汽车厂家大多是与世界知名企业合资办厂,且这些企业本身都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能够通过对合资许可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培养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人员,坚持走自主开发的道路,从而最终才能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交通运输/海工装备的新闻:
·Lynx和Teledyne e2v缩减了安全认证PowerPC系统开发的时间和风险 12/26/2018
·汽车零部件业将进入“井喷期” 11/17/2004
·2005年汽车工业对特种橡胶需求强劲 11/16/2004
·“汽车电子产业基地”落户武汉 11/16/2004
·中国汽车业该换个活法儿了 11/10/2004
·北汽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合资生产奔驰轿车 11/9/2004
·中国重视废旧轮胎循环利用 11/9/2004
·汽车行业为耐高温尼龙带来新商机 11/9/2004
·“四大军团”竞争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业 11/9/2004
·首三季乘用车供求差逾27万辆 11/5/2004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展区 >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展厅 >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新闻

对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有何见解?请到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