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陆燕荪:已有技术能力是振兴东北制造业希望所在 |
|
http://cn.newmaker.com
9/8/2006 9:13:00 AM
佳工机电网
|
|
日前,在沈阳举行的企业科技创新系列讲坛的首场报告会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燕荪在题为《振兴东北装备制造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的报告中指出,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后,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由于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属于重型制造业,技术密集、投资额大、回报周期长。因此,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要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适宜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发展之路。
从战略高度提高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陆燕荪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装备,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事实也说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他认为,自主创新对于振兴东北装备制造业是极端重要的。他进一步解释说,技术与技术能力是两个含义。技术是一种知识,但是技术能力和技术是不一样的,技术能力是能不能掌握技术、应用技术转化成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力比技术更重要。建国50多年来,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建成了一批国有企业,现在很多人把它看作是包袱、是累赘。然而,应该看到,它们积累的能力是最宝贵的财富。厂房和设备都是可以用钱来买到的,但能力是买不来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在诸多领域形成了比较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较强的技术能力。这就是竞争优势,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振兴东北的希望所在。
从振兴的实际需求出发推进东北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
最近,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
陆燕荪指出,东北在石油化工、现代农业、现代中药等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装备、交通装备、能源装备等领域优势明显。应发挥自身的产业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制,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强自身活力和竞争力。他说,东北的排头兵企业多,要以参与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为契机,鼓励排头兵企业加强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还要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协作,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链。这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改变人们对东北机械产品“傻大黑粗”的印象,就要积极采用新工艺,努力改变粗放管理的习惯,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这也是扩大市场占有率迫切需要采取的措施。
整体规划东北区域创新体系
陆燕荪认为,区域创新体系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推进企业创新主体为宗旨,建立一个既能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又能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既能发挥区域创新主体内在活力,又能实现区域内科技资源共享的创新体系。因此,他指出,加强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把握住以下两点。在发展思路上,要突出自主创新,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推动区域内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在内容和机制上,还要注重制定区域公共研发计划,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化与产业化示范平台等。整合东北区域科技资源,高度重视区域共享机制的形成,加强科技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一体化进程。
陆燕荪还建议,振兴东北的装备制造业,要利用一批排头兵企业改制的机会,搭建具有国家政策背景的战略投资平台。建立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性重组的投资体制,不但可以保障国家战略产业的安全发展,而且通过多元投资,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形成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从而实现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