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制造业信息化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协同软件市场快速升温 |
|
http://cn.newmaker.com
7/24/2006 12:52:00 PM
佳工机电网
|
|
据GARTNER统计分析,从2003年起,全球范围协同软件已经成为用户应用软件采购最大热点之一,位居信息化应用软件首选。
王思义是加拿大LVC国际投资集团的信息化主管,让他头疼的是,集团IT系统包括分布在温哥华、北京、青岛三地的300多台客户端。昂贵的国际长途显然不能作为企业内部的主要沟通手段,而通过电子邮件又使得企业运营沟通不畅,非常容易丢失信息,造成工作的延误。如何使异地终端能够高效协同办公,是LVC企业运营的关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企业网络的不断升级完善,随着外包、全球化办公等商业模式的出现,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应用需求逐渐爆发。像LVC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协同软件则应需而生。
在近日由北京市科委和信息办支持、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办的“2006协同软件创新应用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北京市信息办副主任俞慈声、北京市科委信息处处长姜广智就协同应用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厂商代表方面,论坛仅仅邀请了微软和用友致远两家厂商代表演讲。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用友致远是目前国内协同软件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而微软,则是国际协同软件市场的领头羊。
协同软件目前市场状况如何?国内软件企业是否能够借协同软件的东风奋起直追国际巨头?
最大采购热点
赛迪顾问CEO黄涌认为,协同软件已经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到2005年,全球协同商务市场的营业额近500亿美元。中国协同软件市场发展也非常迅速。2004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规模达到5.89亿元,同时协同软件市场将以34.5%的年复合增长率发展,到2008年,市场总额将达到19.26亿元。协同软件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就是协同软件的用户所在行业和区域更加多样化。
另一方面,国家“十一五”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也是促进协同软件应用普及。“十一五”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朝着协同商务、系统集成和企业创新的方向发展。虽然大型企业基本都已经部署过OA系统,但是OA系统并不等于协同软件,所以未来几年将发生大规模的协同软件替代OA系统,或者OA系统升级为协同的高峰。从最近3年的发展态势来看,2005年中国政府行业的投资规模是最高的。未来政府的投资重点将在保持电子政务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加大协同软件的投资,而且会逐渐应用协同软件来替代目前的OA系统。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广泛意义上的、以人为中心的协同应用模式将被进一步推广,并将出现“协同办公”、“协同管理”、“协同电子商务”、“协同电子政务”、“协同教育”等一系列新的协同应用模式。
战国纷争,异军突起
正是这些需求,提供了协同软件的市场空间,催生了大量的协同软件厂商——目前我国协同软件厂商超过500家,有100多款软件相对成熟。赛迪顾问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实现销售额10.37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用友致远在2005年保持高速增长,以14.7%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协同应用管理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用友致远被评为协同应用软件市场最具价值企业奖。
尽管是市场占有率第一,但是用友致远CEO徐石认为,现在的协同软件市场,仍然是战国纷争时代。在他的眼里,战国时代即将结束,新的市场格局即将水落石出。
到底谁能突破战国时代?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考量协同软件的关键所在。
协同软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运营中各个不同环节之间的协调平衡。在协同软件市场,能够适应用户的个性化管理需求的产品才能够成为市场真正的赢家。与此同时,产品化的协同软件才能保障软件企业的运营利润,本地化的服务是协同软件持续运转的保障。在这些方面,国内厂商精通中国式管理精髓,又拥有一支本地化的队伍,具有国际厂商无法比拟的优势。
另一方面,协同软件也是一个需要突破性创新的市场。徐石告诉记者,用友致远已经开始考虑与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厂商的合作,以期实现手机上的协同办公。
国内厂商能否突破战国时代,与国际厂商抗衡,我们拭目以待。
|
对 ERP/制造业信息化 有何见解?请到 ERP/制造业信息化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