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认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淄博:“工业低谷”攀上“创新高地” |
|
http://cn.newmaker.com
7/1/2006 9:48:00 AM
佳工机电网
|
|
据《经济参考报》2006年6月30日报道: 和许多老工业基地一样,因为国企重负和资源枯竭,上世纪末期淄博一度跌入“工业低谷”。然而,记者日前在这里采访时发现,“十五”期间,淄博市通过院所改制、高水平“引智”、整合科技资源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并依靠创新走出了“工业低谷”,初步成长为同类城市中的“创新高地”。
政府突破改制难关 企业找准创新定位
面对“国企困局”,淄博市认真筛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大力推进国企和科研院所改制,使企业在逐步恢复生机的同时,也找准了创新的途径和定位。
目前位于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是山东省首家改制成功的省级科研院所,也是迄今山东为数不多的改制院所之一。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孙宁告诉记者:“院所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科研人员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瞄准得奖和职称搞科研,变为瞄准市场前景搞创新,并形成了‘创新-产业化-新的市场需求-继续创新’的良性循环。”目前,这家由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开发的高档陶瓷色料、涂刷金制剂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首位。
据山东玻璃集团总裁王刚介绍,淄博市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公共财政的职能,一方面为国企减员提供一定支持,另一方面每年公开招标、遴选10个左右的优势项目积极向银行推介,并对项目贷款进行“财政贴息”——用小价钱换来了大产业的发展。
传统产业“引智” 建国家级产业基地
“十五”期间,淄博市依托陶瓷这一传统产业,积极构建“新材料技术论坛”、“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等高端科技合作平台。在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的同时,把“引智”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从陶都跃升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离子膜生产技术是世界尖端高新技术,产品是化工行业和未来新能源利用的关键材料。30多年来,这一技术一直控制在美国和日本手中,且价格昂贵,每吨价格超过1800万元。2005年,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离子膜技术取得成功,并初步形成了产业化;而参与联合攻关的东岳集团竟然是一家成立不到20年的乡镇企业。浓郁的科技创新意识已经深入到了淄博中小企业中。
“新材料技术论坛”等系列平台组建4年多来,共有80多位院士参与到平台建设中,征集的高新技术项目和成果近万项,其中签订合同的已经超过1000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已经成为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淄博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级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化基地。淄博市科技局局长周元军认为,建设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实现了“基地、项目、人才一体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高层次、集群化的创新途径。
整合多方科技资源 组建基础技术平台
2005年,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淄博成立,从而填补了山东省工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这一中心由山东工陶院、山东硅苑和山东理工大学联合组建,是淄博市致力于整合多方科技资源、组建基础技术平台的成功案例之一。
山东硅苑市场开发部经理孙宁说:“技术创新除了要瞄准市场,同时也要依托基础理论研究。山东工陶院和山东硅苑在新材料实用技术研究上各有优势,山东理工大学在理论研究上有明显优势。如果没有政府协调整合科技资源,三家中任何一家单位要单独填补山东这一空白都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科技资源整合催生了势力强劲的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在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的3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淄博独占18家,位居山东17市之首。
此外,淄博市还依托山东理工大学、齐鲁石化研究院、山铝研究院等“一校五院”成立了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为实现成员单位间的优势互补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形式。
|
对 管理咨询/认证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认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