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认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重点 |
|
http://cn.newmaker.com
4/26/2006 10:49:00 AM
佳工机电网
|
|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制造业规模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五位。全国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约5.5万家,从业人员近1500万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10.8%,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5%。我国已能制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火力和水力发电机组,已能成套提供大型冶金、石油化工设备,能够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中档以下数控机床已能满足国内需要。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大而不强,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技术装备制造业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低。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德国的48.5%。
二、在产业结构上,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装备制造业薄弱,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6.4%。
三、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上仍然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主体技术依赖国外,我国所需要的大量先进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据统计,近几年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来自于进口产品。
四、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
这些差距的存在,造成我国装备制造业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重大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装备制造技术落后5至20年。一般低水平加工能力和普通机械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成套设备大部分尚不能制造,如核电设备、抽水蓄能水电设备、高速铁路设备、干线飞机、数控加工中心等,制造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不得不靠进口满足需要。2004年进口机电产品达2500亿美元,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不到50%。装备类机械产品进出口逆差不断扩大,2002年、2003年、2004年的逆差分别为288亿美元、392亿美元和512亿美元,每年以100亿美元的幅度递升。这说明国内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和竞争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二是数控系统、发动机和关键部件是装备制造业突出的薄弱环节。数控系统是装备的神经系统。由于电子元器件和软件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如机床制造业,控制系统基本靠进口,尽管设备重量的95%以上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但价值量仅占设备的较小比例。又如秦皇岛四期煤码头和黄骅港煤码头设备,我国企业生产了其重量的70%,但价值量仅占30%;而进口部分的重量为30%,价值量却占70%。发动机制造技术落后,直接制约了我国飞机、船舶、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关键部件和基础元器件落后,受制于人,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绝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分布在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沉重,技术开发投入很少,原有制造技术已经老化。
四是缺乏具有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制造企业、安装企业和用户的密切配合。
而我国目前设备制造业的现状是,在行业主管部门撤销后,行政协调不存在了,而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尚未形成,研究院所、设计院、制造企业各自独立。
有些成套设备制造体系已逐步被跨国集团打碎,变成跨国集团的零部件供应商。有些设备制造企业及所在地的领导,急于为困难企业找出路,甚至不惜让跨国集团兼并,一卖了之。 而一旦中国企业退出这些领域,市场完全由跨国集团垄断,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鉴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所面临的形势,“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是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其中“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 为“十一五”和今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不能靠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也不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更不能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上长期受制于人,失去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必须立足于国内自己制造,下决心改变目前主要技术装备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
为了突破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十一五”要把能源工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为此,要大力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重点掌握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等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积极研发1000KV特高压交流和800KV直流输变电设备。煤炭工业设备制造要依托即将建设和改造的120座矿井,通过技术攻关实现千万吨级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及大型露天矿设备的国产化。
积极发展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设备。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开发,实现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大型PTA装置国产化。为了弥补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和应对国际油价上涨,要加快发展煤制油工业,掌握并完善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装置的设计制造技术。
未来一个时期,交通运输业将出现一个快速发展的局面,对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设备的需求量很大。要积极发展先进适用运输设备,重点攻克300公里/小时级高速铁路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等设备,使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大力发展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大型矿石和原油运输船、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设备。积极研发民用支线飞机和大型运输机。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决定着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机床生产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国内机床需求的50%左右靠进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要积极发展大型中高档机床,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加工设备和数控系统,改变大型高精度机床依赖进口的现状,并逐步扩大出口。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重要途径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业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自动控制。这对强化质量控制、节约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能够起到倍增器的作用。要加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和推广,特别要加强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的研发制造,满足特大型工程和重大成套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的需要。
核心技术落后,是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是集成电路的高速微级芯片。
“十一五”应当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集中力量予以突破。
发动机是交通运输设备和发电设备的心脏。飞机、汽车、船舶制造业和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发动机。特别是随着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先进动力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制造业的落后严重制约着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必须在“十一五”期间作为技术开发的重点,努力在自主创新和批量生产上取得较大进展。
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技术创新的热情,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而自主创新也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题。在中央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力重视下,我国经济现代化对技术装备的巨大需求,必将拉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迅速发展。
|
对 管理咨询/认证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认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