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中国彩电错失发展良机 |
|
http://cn.newmaker.com
4/17/2006 11:12:00 AM
佳工机电网
|
|
频频降价,产业发展还是未知数
平板电视全球市场都在放量增长,在国内更是连续两年超过200%增长。2004年液晶主流是42英寸,2005年50英寸机型成为主角,2006年65英寸机型市场将获得大幅增长。日前松下103英寸等离子在北美上市,索尼与三星都推出了82英寸液晶电视。一个月之内市场出现了870种新技术。
平板电视产业技术更新速度真如风驰电掣一般。液晶和等离子还没有被炒热,家电的巨头们已经开始纷纷宣布着SED、OLED显示屏技术的研发与量产。
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上,充耳不绝的是平板电视价格的跳水,能够成为新闻的是2005年末的电视行业的最后一跳:跳水者竟然是国外企业,缩水幅度3000元到10000元不等。这场价格战让国产家电企业真的是伤筋动骨,走进寒冬,短短数月,国内彩电市场份额已经由原来的平分秋色缩水到40%。信产部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家电制造业平均利润仅有0.61%。 随着技术积累,以及上游关系的打通,中国家电企业跟进速度越来越快,然后在技术同质化的前提下压低价格抢占市场扩大规模,而国外企业为了市场份额以及利润就必须主动或被动的降价。相信随着新型显示方式的不断涌现,国外家电企业主动挑起价格战的过程还是要会不断重复的。
这个在中国市场几不多见的现象也许契合了一些事实:产业升级速度越来越快,跟进者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响应速度也越来也快,面对中国家电企业“毫不厌倦”一次又一次发动的价格战来说,国外彩电企业妄图通过技术优势通吃产业链,来攫取大额利润的时代正在远去。中国家电厂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方式,将会使这些贯通整个产业链的如夏普、三星等家电巨头能够从整机获取利润的周期越来越短,利润越来越少,最后主动撤退出整机领域,专注于上游核心技术的研发。而中国国内也必然有部分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积累,通过合作等方式向产业链上游跨进,踞于产业链中游。基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还必然出现部分新进企业顺应国内市场的分工,进行最下游的生产活动。整个国内市场,在生产和销售方面都呈现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局面。而最终哪些企业能够顺利上浮,对于变化莫测的中国家电市场来说,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家电企业来说,对于似乎要凭借运气和机遇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的家电企业来说,这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彩电将错失产业发展良机
在最近举办的“2006国美全球家电论坛”上,一项对中国家电行业最有影响的50位CEO的调查中,被认为影响中国家电业“大而不强”的首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持此观点的人数占到70%,可见这已经成为共识。既然大家都意识到核心技术是根本竞争力,为什么中国产业的技术水平仍然没有提高呢?
有关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类专利申请前10位,没有任何一家国内企业,而在电视产业的下个高地——数字电视领域72%的核心技术已被日本、美国以及韩国掌握。
中国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之后,却仍然徘徊在产业链的最低端,用着最边缘的技术,做着更类似加工业的制造业。数字华夏品牌传播研究机构认为,如果中国制造业在5-10年内没有大的改观,中国就将错失产业发展良机。
首先,我国缺乏把知识能够很快转化为技术的一种机制,虽然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财政支出在科研费用达3%,但是中国的科研经费大多集中在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科研成果与产业脱节,而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支持更多是直接投向产业,也即把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孵化器,美国称之为实验室经济,实验室的运作实际就是企业的运作,技术成果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化成产品,高效率的创新和产业化速度保持了美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
其次,电视产业上游的面板制造具有高度的资本密集性,平板电视五代线需要投入人民币大概150亿,六代线需要投入人民币大概200亿,这对盈利能力赢弱的国内家电企业来说无异天文数字,资金不足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上游面板产业的最大障碍。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的配套机制没有完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国内的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国整个金融大环境对于制造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制肘。
“另外从国际环境来讲,也有重要因素,”数字华夏品牌传播机构首席分析师姜培峰指出:“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认识到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印度还发布了白皮书,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作为一个与西方国家更为亲近的印度来讲,能够赢得更多跨国企业的好感,因为从语言、技术再到金融、服务外包,中国与印度都有着无可想象的差距。中国家电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与印度也只是一位之差分列在49与50位。虽然印度制造业出口与中国相比相差甚远,但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一致认为两者的差距将越来越小,且高成本国家为分散风险正在寻求中国以外的国家作为制造业外包的目的地,印度优越的IT人才以及语言优势得到了更多青睐。正是看中了印度的发展潜力,国际品牌已加快了布局的脚步。在电子设备制造领域,截至2005年底三星在印度的投资已达到1.34亿美元,而韩国LG电子决定在2007年前向印度追加1.1亿美元投资。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产业转移机会的争夺,以及中国国内外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让家电产业进行技术积累的路,走起来步履蹒跚。
目前市场形成的格局是新锐上升,老将下沉,有一个公认的理由是海信、厦华等企业原来CRT时代,市场份额很小,所以产业升级来临时,能够迅速掉头,抓住机遇,所以占领了市场,可是如果中国的企业市场称王仅仅由于船小好调头而处于一个产业的优势地位,那么中国的企业永远在寻找机遇,在胆战心惊的进行落后与领先的交替。
|
对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