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制造业信息化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用友金蝶利润飙升 国产ERP告别蓝领时代 |
|
http://cn.newmaker.com
4/2/2006 2:06:00 PM
佳工机电网
|
|
有头顶“蓝领ERP”的重压之下,3月28日、29日,G用友(600588)与金蝶(0268.HK)先后以发布其2005年财报的形式回应:他们的“利润又回来了”,其2005年度净利润同比分别上扬42.33%和40%。
很显然,与前一年同时出现的“增收不增利”(主营收入增加、净利润却不同程度下滑)的情况相比,这一次,他们的数字都显得十分漂亮。
利润从何而来?
对于2005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金蝶表示,2004年为储备分销伙伴而增长的33%费用,在2005年的营收中开始显现成效,其中来自分销伙伴所贡献的收入比重由20%上升到了22%,这同时使得其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下降。
而用友对此的分析则是,构成其最大收入来源的ERP(企业管理软件)销售收入总体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软件外包等其他业务迅猛发展,而报告期内投资损失较上年度有较大减少。
“综合来看,这其实是两家公司战略完全不同所导致的。”联合证券分析师唐志认为,虽然G用友的营业额几乎为金蝶的一倍,但金蝶高出用友近一倍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相对较高的净利润率显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
唐志表示,近两年用友除了持续加强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对用户群的“圈地运动”外,还涉足了电子政务、金融和外包领域,多元化运作使得规模扩张很快。而金蝶则在专业领域内不断地对自己做减法,比如在外包正值大热之时,却于去年底全面剥离软件外包,以及更有效地借助渠道和第三方的力量做分销,以降低费用,所以盈利能力会强于用友。
“显然,用友摊子铺得很大,很容易上规模,但前期投入太大,会导致利润比较低,而金蝶显得专注,对自己的产业链控制较好。”唐志表示,用友在专业领域多元化也未必就是坏事,一旦经营得当,长期来看可能将有相对较高的回报,而金蝶则需要发掘自己更有持续性的优势。
战略回调
而在第一上海证券分析师罗景看来,两家公司在遏制上年利润下滑时所表现出的战略也完全不同。
据罗景分析,金蝶在2004年曾对ERP的高端市场抱有过高预期,仅对EAS的研发费用就从2003年的3300万增长到5300万,但显然,“其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厂商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
罗景认为,正是金蝶及时调整布局,在2005年减缓在高端市场的落子布局(金蝶于2005年对EAS的研发投入5000万,负增长了7%),重新回过头来强调对中小企业市场的把握,以及更为倚重代理商,才确保了销售额的有效增长。
用友则迅速地撤换了高层,并开展了一场“普及ERP”的大规模客户圈地运动,先通过普及型产品快速将客户抢到自己手中。“短期之内非常实用,因为管理软件市场用户的黏度相当高,一旦应用难以更换产品。”罗景说。
但有ERP市场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两家公司都在中小企业市场上拼抢,而且面对同样的市场和客户,因此,无论其战略怎么不一致,但最终他们的手段还是只能殊途同归,即发展合作伙伴和渠道。
“采用什么样的渠道和什么手段来营销,是眼下ERP厂商思考的重中之重。”计世资讯分析师曹开彬表示,对于软件供货商来说,产品与服务的交付模式将是其未来几年立身与发展之本。
事实上,在向“服务”靠拢这一点上,在金蝶、用友本期的财报中也有所显现。其中,金蝶实现服务收入1.47亿元,同比上升约25%,占整体营业额的约28%;而用友的技术服务与培训收入为2.69亿,同比上升68.21%,占整体营业额的27%。
此外,对于合作伙伴和渠道的迫切,也几乎同时都被写进了用友与金蝶的未来战略当中。
利润能持续多久?
不过,在用友与金蝶的漂亮成绩单面前,业内亦不乏保留意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用友与金蝶的战略布局事实上都还没有完成,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可以分别支撑他们的这种快速增长,因此,总营收与净利润呈如此大幅的上扬非常可疑,而且也可能是短期行为,“难以有持续性”。
而对于金蝶,他的看法是,无论从市场占有率或是服务收入的增长比例来看,金蝶仍与用友有较大的差距。“金蝶服务收入比例的增长速度过慢,显示出其尚未完成由‘产品型’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而这样容易在市场表现当中落于下风。”这位人士表示。
“如果在解决标准化程度的问题上,他们没有办法突破,那么现在利润的突然回升也不过只是偶然的惊喜。”他还认为,过去这两个公司的利润连续下滑直至被业界调侃为“蓝领”,其实是因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太低——对于ERP这种框架式软件来说,过于模块化不易实施成功,而讲求个性化则将使研发和维护成本大幅增加。
金蝶对此则予以了驳斥。金蝶国际总裁徐少春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企业用户管理软件使用的环境与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交付的ERP被灵活快速应变的个性化ERP所取代已是大势所趋。
|
对 ERP/制造业信息化 有何见解?请到 ERP/制造业信息化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