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ERP/制造业信息化展区 >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ERP/制造业信息化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市场动态  投稿 发布新闻
市场动态  |  企业新闻  |  技术动态  |  培训信息  |  新闻评论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ERP标准?
http://cn.newmaker.com 3/21/2006 9:20:00 AM  中国计算机报
在中国市场,ERP供应商有其独特性,概念满天飞,数量众多导致恶性竞争,技术上相对独立和各个垂直行业的利益致使相互之间无法接口,用户和供应商信息不对称,供应商不得不迎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结果是在产品和服务上无统一规范和标准乃至产生法律纠纷,甚至很多用户面对ERP开始犹豫不决。

该有个标准,这无论对于政府、供应商还是用户来说,都有好处。但制定这个标准很难,因为软件和信息化项目的特殊性在于,从应用来看,二者作为技术和管理高度结合的形态,并非纯粹的产品概念,而是集合了应用主题思想、行为、流程在内的复杂统一。

制定统一标准是好事,但到底谁来参与、怎么运作,却是一个难题。

时 间: 2006年3月10日
地 点: 赛迪大厦二层会展中心
主持人:中国计算机报社高级副总编 郭旭
论坛嘉宾:
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石钟韶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许建钢
浪潮集团副总裁 陈明忠
美国恒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卫列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标准工作组组长 邓超
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陈佳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宝东
新奥集团副总裁 胡晓明
燕京啤酒集团公司CIO 谢广军

国标与行标

郭旭:目前,国家已有一个ERP的行业标准,请标准组成员邓超介绍一下。

邓超:“九五”期间,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企业申请了信息化标准数据流程与系统规范项目,并得到863计划项目的课题支持,后来又获得信息产业部的立项。

这个标准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对于企业ERP研发的技术要求。其中一部分和国际国内颁布的一些软件工程规定相似,我们是从组织保障、流程保障和文档保障三个部分提出了一些技术要求。

二是ERP实施服务的技术要求。企业在上ERP项目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买ERP软件产品的源代码,而是购买实施和服务,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产品功能的技术要求。这一点也是备受争议的,大家都认为企业是千差万别的,怎么可能统一一个标准!我们通过了解ERP产品的需求,把管理需求量化成指标这样一个个属性。企业可以通过标准的2000多条管理属性来描述企业需求,企业可以参照这个知识库形成企业自己的独立需求。

标准颁布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通过这个标准为100多家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共10000多家企业了解到这个标准,并进行了相应的培训。

郭旭:国家标准方面的进展怎样?

邓超:2005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ERP国家标准方面给我们正式立项,要求今年完成并出台国家ERP规范。

下一步准备出台的ERP国标也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产品功能进一步深化。二是服务。第三部分,我们想冒一点风险,去制定ERP行业的数据接口标准。前几年我还不敢去动这一部分,因为以前没有很好的工作基础。

现在和前几年相比,环境变化比较大,一个是国家已经正式出台了一个标准,就是由财政部、国家审计署共同推出的财务数据接口标准。在座很多企业已经通过了这个标准的测试。我们可以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和拓展ERP的数据接口标准。

为什么ERP的数据接口标准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最底层的集成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断增加更多的信息孤岛,将来处理起来更为棘手。特别是当用户和服务的IT厂商深度合作的时候,由于没有开放的标准做保证,建设中将会受到很多限制。

标准的意义与制定

郭旭:目前,最为期待的就是国家标准,大家怎么看?

陈明忠:无论是从客户还是厂商的角度来看,制定标准都是需要的。从客户角度来讲,在提需求的时候要有个基准;从厂商角度来看,验收时确实需要有个尺度。很多厂商都认识到,并不是客户故意刁难供应商,而是因为没有衡量的标准和尺度。这导致厂商投入很大、很痛苦。如果有了标准,供应商在推广、销售和研发上就容易衡量,而且是客观的。

标准不是厂商和主管部门关起门造一个,关键是客户认可,能实施,能推广,能建设。

陈佳:从本土厂商的角度来讲,都支持出台ERP的标准,大家都希望参与。

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本土厂商主导,但鱼龙混杂,过度竞争,发展不是很好,甚至在一些行业,ERP已经成了失败的代名词了。目前国内ERP的特点是五花八门,ERP从几千万到几千元的都有,大大小小的厂商都在同一个市场竞争,市场份额也很分散。标准化是大势所趋,大家都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共同去讨论标准,这样才能在一个舞台上同台竞技,实现竞合。但标准不可能是一家来做,需要大家携起手来。

许建钢:1989年,财政部出台了10条财务软件的标准,后来经过实践发展成为现在的40条。当时制定这个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软件符合会计制度。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标准还是政府标准,从国际标准体系的发展来看,只有政府参与已经不能适应现状了,国标也是这样。

郭旭:怎么来看待这个标准对于软件产业和用户的作用?

徐宝东:ERP标准关键是能不能制定成。

厂商可以规范,关键是客户的标准不好界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客户服务,而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如果一个标准政府和厂商认同了,到了客户那里却行不通,标准也执行不了。

陈佳:目前,企业选型的时候缺乏标准,比如产品、服务能力和开发要求等要素。一些大企业在选型的时候可能有自己的一套参考标准,小的企业几乎没有,这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选择的时候非常盲目。

一个供应商到底好不好,是否符合要求,企业不需要有什么顾虑,按照标准来看就行。

胡晓明:信息化和ERP实施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是第一次。用户需要这个标准,原因如下:

第一,需求。用户需求需要反复沟通,有标准就可以缩短用户明确需求的过程。

第二,选择供应商。各个厂商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自身产品的特点和性能、功能。每个用户的经营理念、特长和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同的,需要的信息系统各有特点。如果有个标准,用户就可以用这个尺子来量,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行业特点和业务需求来选择。

第三,实施,用户也是不清楚的。如果有标准,用户可以根据这个标准逐步来开展工作。

第四,验收。有些时候用户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个性化需求和通用的标准化的需求是有距离的,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一味强调个性,最有能力的供应商可能到最后也是变味的。如果有标准,在强调个性化同时,系统不至于偏得太远。

从这四个方面来讲看,不光是ERP,其他的信息系统也是需要有相关标准的。

谢广军:标准是一个门槛,有标准才能衡量。食品行业有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要比国标严格得多。

软件企业目前还没这么强制的标准存在,很多行业谁做得最大、最早,谁可能就是行业默认的标准。各个厂商之间肯定有技术的封锁和壁垒,可以通过标准来打破。比如一个企业上ERP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个用户可能是先上一个特定的模块,如果第一步用了A厂商的,第二步可能就只能用A的而不能用B的很麻烦。

标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行为标准和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导师企业可以自己去把握,行为标准大多指的是服务,可能更需要形成一个强制的标准。

郭旭:标准需要对利益的取舍。用户总是强调个性,而标准对用户来说可能要牺牲一些个性化的东西,也是个“限制”,用户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王卫列:用户的满意永远是软件公司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这个标准可能更多的是针对软件厂商,而国标应该包括用户。我认为,应该首先应该满足企业的需求,包括个性化的需求。用户满意度也一定要可衡量。

胡晓明:ERP的范围、内涵到底包含什么,现在一直没有规范的定义,ERP几乎成了信息化的代名词。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讲,用户常将ERP扩展到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的范畴,很多厂商也总是谈全套的解决方案。此外,很多企业的老总本能地将ERP等限定在制造业,因为ERP的概念是从MRP等方面顺延过来的。如果将ERP标准的范畴拓展为企业信息化的范畴,企业会更容易接受。

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业务需求,可能在最基础的信息化建设上有类似的需求,但是不同的产业、业务有些不同的要求,怎么在标准里体现是个问题。这需要标准工作组设法解决。

内容与原则

郭旭:大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需要一个标准。那么制定标准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徐宝东:标准太细了不行,过多限制了厂商就等于让厂商拒绝这一标准,太粗了也不行。

陈明忠:现在做的标准不可能是强制性标准,只能是服务型、引导型的标准,不应做的过细,否则会缺乏可操作性。

陈佳:我认为有几个原则:第一,ERP标准起点要高,有长远的规划,5~10年以后的趋势要考虑到。不能完全参照国外的标准,中国要有更多创新的地方。ERP行业正面临老化,急需创新。这几年我们没什么声音就是因为埋头在做平台加构件化的新一代产品,不然ERP行业就真的走不出去了。

第二,门槛要低,肯定要比企业标准低。ERP的概念不断拓展,延伸,也不能太细。

第三,数据交换标准是最急需做的。推广ERP会遇到一个难题,企业已经上了财务软件,ERP如何与其结合?必须要做接口,不然ERP软件卖不动。类似的还有CRM等软件。

就像汽车行业的螺钉、螺母和零配件,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供应商再多,产品也可以通用。而软件业系统的对接是“焊”上去的,不是能“拧上拧下”。这样使得软件厂商工作量大,软件的成熟度差,要不断进行源代码级修改。

数据接口标准化是势在必行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人愿意做,如果大家都不做,竞争将是短期行为,最后都走不远。

第四,与时俱进。技术在不断进步,标准也要不断跟着进步,要符合行业规范。

第五,充分协调。标准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是协调利益,除了ERP领域外,还要请其他信息系统领域的专家参与,面要宽,最好有相当权威的政府机构参与。

现在的环境和财务软件发展年代的环境不同,只有通过政府、媒体、专家共同协调,更多厂商和客户代表充分参与,才有可能推行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让用户和企业愿意以此为依据。如果参与者不具代表性,或者用户不认可,就不能成为标准了。

石钟韶:总体而言,标准定位肯定是在业务流程的关键性节点和功能的描述,要描述定义出最基本的ERP的功能。

标准需要给更多的企业去参考。但有一个定位问题,不能把每个个性化的需求都写进去,不能太细。

另外一个是起点要高,分步实施。具体到方法而言,可以分为几个分册。新一代的ERP和新一代的信息化系统在很多国家都在研发。要从大的角度去架构,制定的时候分几个部分,基于这个架构的产品和模块才更能立足于应用,用户选型时候也可以对应标准的相关部分。

要有一个整体的标准,然后具体分解到ERP、CRM,这对企业的选型很有利。

如果没有一个“整体”和“分步”的考虑的话,只能做成模块的堆积。新中大在前几年推翻了自己,打破模块堆积的方法,重新架构。这样整个编码体系都不一样了,最终能把整个资源都利用起来。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以CRM为例,就是怎么整合和优化客户资源管理,能让你的触角延伸很长。

标准不能完全由专家制定出来,要有厂商的充分参与,因为厂商在研究方面投入很大。

郭旭:大家的观点基本是:一是高标准,二是站在企业信息化整体高度来考虑,然后再分解,整体解决方案按模块、按行业来做。那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标准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石钟韶:一个标准应该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功能标准。行业标准目前在生产制造、项目管理方面还写得不够。

第二是技术标准。分几个方面:一是软件最基本的技术标准,比如Web应用。二是软件朝着构件化方面发展,所以在标准中应该增加对软构件和平台化的基本要求。软件构件是ERP的零件,这些生产零配件(软件构件)的小厂商可能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一部分,为品牌ERP厂商服务,从而形成中国的软件产业生态链。

软件构件目前在国际上还是比较新的技术,如果软构件能够在应用、功能、技术平台等方面抢先拿出一些标准来,对我国软件产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三是数据交换标准,也是最大的问题。数据交换标准不仅仅是几个厂商产品之间的数据交换,而是整个社会平台(海关、政府、银行)之间的数据交换,为将来社会整体电子商务服务。

如果数据交换标准建立起来,重复投资等浪费现象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系统也不再需要推倒重来,上下游互通就没有障碍。

数据交换标准做起来涉及的面很广,工作量也很大,但却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

投入与策略

郭旭:标准制定应该怎样投入?供应商该怎么出力?

许建钢:标准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运作体系。在制定、推广过程中都需要大量资金。在我国,资金的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单独由政府来做,可能存在面对全国诸多行业无从着手的问题。

美国的标准运作组织APICS协会目前开始在中国推广其认证与培训,在该协会内任职的都是各大公司物流主管,特别强调自己的独立性,不和任何软件公司有利益关系。制定标准也需要结合培训、认证等来运作,ERP标准更需要这样。

邓超:应该体现“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厂商共同组成一个联盟来支持。

第一步,透过生产力中心组织在全国范围内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厂商找到客户;第二步,搭平台。围绕用户实施的困惑,组织专家、厂商来为其答疑解惑,用户和企业都会愿意做。第三步,促进这个进程。我们可以组织政府资源,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信息化项目经费支持和免费技术咨询。

目前,服务标准还不能由用户来制定,因为信息还没有对称到这个程度,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与理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要通过标准让用户来理解信息化,通过标准指导信息化。

郭旭:目前的思路是从整体上满足一个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然后再细分功能模块、数据接口之类的标准等,听上去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但是,标准工作组怎么分步实现,以什么样的工作机制实现?

石钟韶:我们可以先邀请专家、银行信息主管、金融行业软件厂商制定标准,保留出与ERP软件的数据导入、导出的标准接口,因为ERP厂商是无法去将这些接口标准统一的。只有获得行业的支持制定出事实标准,然后让国家推广这个各个厂商已认可的事实标准。

也可以成立标准、数据交换类的委员会,委员会运作需要的经费可以采用会员制筹集;可以专门建立银行委员会、海关委员会等,通过不同的委员会来推进这些行业标准与ERP标准的对接。

陈佳:厂商要充分参与。如果很多思想没有融合,先前的标准建设有可能被推翻重来。

讲到可操作性,在没有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是不是先制定出一个参考标准,通过推广,最终做成一个让厂商与用户都认同的标准。

胡晓明:信息化的基本原则都是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我们制定ERP标准是不是也应该这样来做。

我觉得ERP标准制定的第一步工作是不是先制定出“通用的业务需求标准”或者是“通用的应用需求标准”。这样,相对比较容易制定,用户也愿意接受。

第二步,接下来要做的可能就是信息化总体需求架构这样的标准,并逐渐让其成为一种总的标准体系。

第三步,才是关于实现数据接口方面的标准体系。

郭旭:刚才胡总给出了可行的方案,标准第一部分工作是功能、服务上的定义,第二做整体架构,第三是攻坚。那么,攻坚战应当怎么部署?

谢广军:在通用标准这部分,应当找政府来做。

如果一个行业缺乏可循标准,我们通常找一些不成标准的标准来遵循。用户在没有标准可循的情况下,常常去寻找规模比较大、成熟可信赖的厂商标准。

王卫列:信息产业部应当成立一个ERP标准委员会,以此为基础再广泛吸纳专家、用户、厂商的意见。至于数据接口问题,应当由信息产业部或上升到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来协调解决。

另外,医药行业的GMP强制认证要求企业按照这个标准来做,达不到就拿掉生产许可证。把ERP与GMP结合在一起是否可行,值得思考。

陈明忠:标准的制定要有高度,政府、协会、专家、厂商和用户都应当广泛参与进来。

石钟韶:现在我们面临这样的困惑,做一家用户就得针对这家进行数据接口设计。如果有一个标准能将这些数据统一,将大大降低厂商的开发成本。

要制定ERP数据接口标准,首先应当从用户方面实施,将国有的银行、海关、财政、税务等数据接口统一,厂商自然而然也就统一了。

所以,应当成立一个“银企交互委员会”这样的机构,让金融软件厂商、银行信息主管、ERP厂商都成为委员,在项目实施中协调。让用户的信息主管在项目伊始就对此做出要求,这将很有现实意义。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ERP/制造业信息化的新闻:
·西门子 Mendix 低代码平台正式登陆腾讯云 加快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4/29/2021
·[图]2019年Computex台北国际计算机展 明基/佳世达联合舰队智能魔方 实践科技完美体验 5/29/2019
·罗克韦尔自动化和PTC联合推出协同产品,推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12/12/2018
·甲骨文发布第三季度财报 3/21/2006
·金蝶举办个性化ERP供应链管理主题沙龙 3/20/2006
·CRM软件托管市场悄然兴起 3/20/2006
·[图]Citrix与AMD携起手召开用户研讨会 3/20/2006
·BEA收购流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厂商FUEGO 3/20/2006
·Unisys(优利系统)全球外包中心落户上海 3/19/2006
·微软企业市场挑战IBM任重道远 3/18/2006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对 ERP/制造业信息化 有何见解?请到
ERP/制造业信息化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