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件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我国密封行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
|
http://cn.newmaker.com
3/7/2006 12:08: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密封行业总的分两块,即动密封和静密封,我这里谈的主要是指静密封。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密封行业可说是最小的行业了,但产品却可与大工业配套使用的。无论航空、航海、石油、化工,还是机械、发电、冶金、矿山等,均离不开密封件。总之,凡是有机、泵、管、阀的地方,均依赖于密封件。所以行业虽小,牵涉的面却很广。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密封行业的发展也很快。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密封行业发展虽快,密封企业变化却较慢。比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仅在江、浙、鲁有几家生产厂家,而现在无论是沿海、内地,还是南方、北方,处处可见密封件厂,整个密封行业已由以前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300家之多,这种发展速度可以说是很快的了。但就企业个体来讲,许多企业变化不大,生产规模迂回不前,有的甚至出现倒退,科技力量不仅没有大的增加,有的反而在削弱,很多厂家仍抱着“四老”不放,即老产品、老技术、老设备、老规模。当然也有部分企业,仿制仿造一些产品的能力较强,但在整个行业中具备独立开发新品能力的企业却不多。
就产品来讲,绝大多数厂家还是一些缠绕垫片、填料环、盘根和高强垫片等老产品,而且依然围绕着20年前开发的膨胀石墨和古老并临近淘汰、禁用的石棉做文章,很少能够走出这个圈子。稍有新意的聚四氟乙烯产品,在技术和品质上大大落后于国外,如聚四氟盘根、膨胀聚四氟乙烯带。综观四周,新产品寥寥无几。
就技术力量来讲,多数企业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较小,很多企业缺乏正牌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因此企业就缺乏相应的开发和改造能力。如聚四氟盘根,开始仿造时,只不过是在四氟中添加了填料而已。现在基本上解决了色泽均匀性问题,但四氟高分子之间的连接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正因为没有经过这道工艺处理,导致现阶段国产黑四氟抗拉强度很差。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定的功底是很难的。像高强石墨复合板,在刺形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连接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抗粘问题仍未解决,低硫缓蚀产品也未见生产,而更有意义的超低泄漏率产品未闻有人研究。自欧盟成立以来,联合带来的强大,促使欧盟提高并建立新的欧洲密封质量标准,取代以前依赖美国流体协会制定的系列标准。在新的欧洲密封质量标准中出现和强调泄漏率。我国产品现在的泄漏率一般在10-1mg/s级,而欧洲已经出现了泄漏率达10-4mg/s级的高强石墨复合板!
就设备来讲,绝大多数企业拥有的仅是几台陈旧的编织机、几台土制的缠绕机、简易的冲齿机和剪切机等,依赖于老工人的能力组织生产;而很多厂家的设备长期处于生产任务不饱和状态。就质量管理来讲,绝大多数企业依靠操作工的熟练程度来做好产品,并没按照规范的工艺标准进行生产,也无必要的管理手段。有不少厂家虽然已经取得了ISO 9000系列认证,但其内部所规定的工艺文件、质量控制计划或作业指导文件及设备管理文件往往空洞无力,和国际水平相距甚远。
就规模来讲,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1000万的为数不多,1000万以上的屈指可数。坦率地说,很多厂家销售额中的一大部分是外协采购件,真正自己生产的比例不是很高。所以从目前状况来看,很多小型企业很难与国外一些著名的公司、厂家竞争。
我国密封行业在国际同行中所处的优劣势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的密封行业竞争力较弱,但这是指一些小型企业,我们也有一些力量较强的公司或工厂。国外虽有几家著名的大企业,但也同样有较多的小型企业,还有很多专做密封生意的商业性公司向中国购买产品,去本国或他国销售,所以就整个国际同行来件,优劣势是各有千秋。
从优势来讲,我们在3个主要方面有优势: 原材料优势 无论是石棉、石墨及其他非金属材料,我们是生产大国,许多国家此资源缺乏。
价格优势 当前密封件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制造成本低 (美国:操作工1500美元/人·月;日本:青年工人20万日元/人·月,年长的30万日元以上;我们在1000元人民币/人·月以下的为多),当前密封件竞争的取胜60%取决于价格因素。在国内市场上,主机配套(OEM形式)这种现象已经很明显,国际市场更是如此。随着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价格因素在维修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人文优势 当前密封件国内市场的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赖人际关系,得天独厚的天时和人和,在国内市场上同样品质条件下我们有很多优势。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讲,有此3项优势,可以走上竞争之路了。
反过来讲,劣势可能更多
首当其冲的是技术上的落后。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人类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高的要求,ISO 14000标准已开始为中国企业所重视,人们对密封的要求日趋严格。正如大量合资企业的进入,已经带来了新的品质要求,新的环保概念。而另一方面新的标准客观上带来市场的重新分配。新的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将会成为我国密封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而又成为国外企业挺进中国市场的杀手锏。不重视技术进步的企业,在今后的5年中都将被淘汰出局。
|
对 密封件 有何见解?请到 密封件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