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展区 >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市场动态  投稿 发布新闻
市场动态  |  企业新闻  |  技术动态  |  培训信息  |  新闻评论
IT终端产业的东亚模式
http://cn.newmaker.com 2/28/2006 9:24:00 AM  新经济导刊
与其他产业不同,在世界布局中东亚地区成为IT终端产业最大生产地

文/范保群

东亚地区IT终端产业在世界布局上成为最大生产地,而且IT终端产业的成长模式不同,本土企业竞争力迥然有异。电子产品本身所具有“容易参与生产”特性、本土市场规模大小与国家通讯产业政策差异是造成各国不同发展模式和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

东亚地区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产业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因特网、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的普及,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及高性能的个人电脑和手机终端两大产业获得高速发展。1985年到2000年,世界PC生产台数一直以年均超过15%这一极高的幅度不断成长,2000年以来也以接近10%的幅度持续成长。手机终端的生产及增长更为明显,1995年至2000年,世界手机终端生产台数、手机持有者数增长速度年均分别超过50%和接近40%。

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产业不同,东亚地区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两大产业存在两个引人注目且独特的特点:

特点一:东亚地区在上述两大产业世界布局中的地位极其突出。

基于Reed Electronics Research的数据,2002年东亚地区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两类产业共计占世界电子产业生产额的44%,东亚地区成为个人电脑和手机终端世界最大生产地。东亚地区个人电脑、手机终端生产远远超过发达工业区日美欧的增长。并且,个人电脑、手机终端的生产区域由20世纪90年代散布于各国(地区),变迁为近些年个人电脑明显向中国集中、手机终端明显向中国、韩国集中。

特点二:东亚地区各国(地区)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存在很大差异。

虽然东亚地区在世界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产业拥有独特的地位,但各国(地区)企业的竞争力却存在着巨大差异。韩国和中国台湾本地企业竞争力非常强,已经可以与跨国公司直接竞争、成为国际分工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国家和区域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本地企业的竞争力非常弱,跨国公司和外资公司直接左右其国家这两大产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中国的本土企业,在个人电脑产业上主导着竞争,手机终端产业也处于直接与跨国公司竞争阶段。

成因与发展模式差异

为什么东亚地区在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产业能够取得世界范围的独特地位?东亚地区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产业发展存在着哪几种模式?造成东亚地区本土企业竞争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从电子产业以及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产业的产业特性方式寻求解释。

(一)电子产品的结构特点、价值创造模式差异

电子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存在两大不同特性:(1)零件规格多数标准化、通用化,只要指定型号,就很容易买到,再通过集中组装,即可以生产最终产品。此特性意味着在市场上开放性、规格化很强。特别是随着集成电路(IC)技术的进步,开放性、规格化的特性进一步加强,这直接造成电子产业内存在高度细化分工;(2)零件、最终产品一般都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成本与其价值相比所占比例低。因此为制造过程中各部分生产可选择最佳生产地点提供了可能性,这直接决定电子产业生产网络的国际化。

以组装为主的最终产品制造过程很难产生差距,并且越来越不能左右产品的价值。因此,将这部分制造过程整体分离,委托外包,自身则关注策划、开发、设计、销售和售后服务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组织形态应运而生。这种分工和组织形态催生出三种价值创造模式:

1.仅承接最终产品组装制造的价值创造模式,即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2.既承接最终产品组装制造、又承接产品开发、设计的价值创造模式,即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3.以自有品牌为核心,进行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到组装、检验、配送、销售和售后服务自制或外包工作,来推动的价值创造模式,即OBM(Owned Brand Manufacturing)。

(二)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产品结构特点

个人电脑、手机终端整体上及产品变动趋势上属于开放、规格化的产业结构,使以组装为重点的最终产品制造过程很简单,加之零件、成品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选择每道工序的最佳(合适)产地,构成上述两个产业的“容易参与生产”特性。而这一点正好符合了国际化分工及东亚地区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是东亚地区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两大产业在世界格局中独特地位形成的重要产品特性成因。

(三)东亚地区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容易参与生产”催生了东亚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意味着收益会因新参与者的增加不可避免地降低。为了逃避收益降低带来的压力,必须发挥开发、设计、销售、物流等环节的价值和寻找发展方向。

东亚各国(地区)的个人电脑、手机终端产业目前的现状、产业特征(见表2)和发展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中国台湾、韩国:“OEM主导型成长模式”

中国台湾、韩国个人电脑和手机终端产业的三种价值创造模式(OEM/ODM/OBM),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台湾个人电脑产业走过了OEM业务、OBM成品业务、再回归OEM业务,并进一步向ODM升级的发展路线。韩国企业以财阀大企业为中心,一开始就着力于通过OBM业务在国际化市场中发展(三星电子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LG电子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发达国家市场销售本公司品牌产品(安倍诚[2003:62])。),走过通过OEM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三星电子1985年PC出口的95%是OEM销售[Hobday 2000:138]),然后重点发展OBM业务的发展路线。但效果并不理想,除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LG电子(LG Electronics)在笔记本电脑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以外,并没有取得成功。

然而,手机终端产业,韩国企业OEM→OBM的发展路线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特别是三星电子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海外市场中成功地确立了品牌形象。该公司手机终端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在2003年、2004年超过了摩托罗拉(Motorola),取得了仅次于诺基亚(Nokia)世界第二的位置。

中国台湾和韩国,之所以走出迥异的发展道路,与其企业组织结构差异有关。在中国台湾,主要承担产业发展的是投机性的中小企业,而在韩国则是财阀控制的大企业(Levy and Kuo[1991]、佐藤[1996])。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的灵活的分工网络,使台湾企业组织极为适合高度开放、规格化的个人电脑产业(川上[1998])。

而另一方面,以日本企业为模板构筑起来的韩国大企业的垂直结构,不能适应个人电脑市场。但在个性化较高、品牌重要性高的手机终端产业中,韩国大企业的大规模组织和垂直管理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

2、新加坡、马来西亚:“生产出口型”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直作为芯片和硬盘重要个人电脑零件和外设的生产、出口国,占有很高世界份额。两国的个人电脑产业,作为英特尔、希捷等众多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占有极高的比重。

发展为日美欧企业生产基地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历程与中国台湾、韩国相似。但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跨国企业始终主导着这两大产业的发展,本土企业停顿在很弱小的水平,影响效果也极其有限。具有很强初级产品制造能力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本应可以承载有大量OEM业务的本土企业成长,但是,从OEM发展到ODM或是OBM阶段,却没有蕴育出成为主角的本土企业。

3、中国大陆:“OEM产品主导型+掌控销售”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后,日美欧和东亚工业化地区开始了向中国大陆进行生产转移。现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终端,在所有的产品范畴,中国大陆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地。但是,在出口上,外资占着压倒性的主导地位。在这一点上,中国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着共同的特点。但中国与这两个国家不同的是,国内市场规模极其广阔,围绕着正在成长的国内市场,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竞相参与,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无论是个人电脑还是手机终端,产业发展初期都是由进口产品和外资厂家本地化产品支配,但是随着内需的扩大,本地企业急速成长,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占据了与外资相抗衡的份额。

(1)个人电脑

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年销量只有20万台左右,十分狭小,但IBM等美国PC厂家注意到了市场的潜在能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本地PC厂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由联想集团(Lenovo Group)开始参与PC产业开始的。1996年联想超过了IBM成为国内市场首位的品牌。1999年,本土企业已经占领了国内市场的3/4。联想、方正为核心的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率上升态势一直持续至2001年(表3)。

本地PC企业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国在政府机关和大学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着计算机研究,储备了可以迅速掌握PC这一新兴产业新技术的人才。第二,中国PC市场主流是台式电脑,具有高度开放、规格化特性,所以易于参与制造。在参与PC生产以前,除了联想拥有自己的主板部门以外,中国的PC厂家基本上没有自己的零件、装置生产部门,只是单纯的组装。第三,最初与占压倒性优势的外资品牌能够对抗,成功地适应了国内市场的运行方式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研究机构的三产起步的联想和方正最初都不具备销售知识,但是通过做外资PC以及相关产品代理业务积累了经验。进一步以联想为例,为了向不熟悉PC产品的中国用户销售商品,特别配备了连锁店网络,加强对顾客的服务。因此,才可能逐渐渗透到被外资企业忽视的地方中小型城市。

(2)手机终端

手机终端产业上,走向与PC产业有着共同之处。但是,手机终端在中国的兴起比起PC产业更加具有戏剧性(在中国手机终端销售,通讯运营商介入较少,各厂家主要采取向直接流通业者销售的形式。但今后有可能升级为通过通讯运营商进行手机终端销售)。

设计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制造难度也比PC产业高的手机终端产业,缺乏技术积累的本土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参与生产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参与方式选择上。本土企业通过OEM、ODM等手段,以开发、制造外部化的形式参与,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有利于快速占领市场。第二,成功适应国内市场的销售模式。以波导为例,与外资企业不同,波导没有经历全国代理的过程,而是通过在各地区建立销售子公司直接向市级以下的中小代理店销售,同时雇佣数千人销售员“直接接触”顾客,通过提成制度促进销售(见表4)。

启示

“容易参与生产”特性与东亚地区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国际化分工转移交互作用,是东亚地区这两类产业在世界上具有独特地位的主要成因。产品和产业的特性,往往是能否形成经济圈或区域的主要内因。因此,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深入分析符合起飞特征的产业特性,是选择产业和发展定位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但“容易参与生产”不等于国家(或地区)参与的模式相同。东亚地区存在三种参与发展模式,即以中国台湾、韩国为代表的“OEM订单主导型”成长模式,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代表的“生产出口型”参与模式以及中国为代表的“OEM产品主导型+掌控销售”成长模式。

“容易参与生产”不等于本土企业能够成长为能与跨国企业竞争的地位。本土企业能否建立起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两大关键因素:一是国内市场规模;二是政府产业政策。应重视国内市场规模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双重影响效应,从本土市场规模、产业政策两方面去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电子/通讯/办公文具的新闻:
·[图]罗德与施瓦茨助力爱立信实现开创性的基于无人机的5G覆盖和性能验证 9/30/2019
·[图]HMS Networks发布最新白皮书,披露5G工业通信独家研究 9/9/2019
·[图]埃赛力达在2019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中展示强大的OmniCure® LEDUV固化解决方案 6/13/2019
·跨国巨头将瞄准中国新兴行业信息化 2/28/2006
·王旭东:信息产业应解决8个重点问题 2/28/2006
·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今年预计达20% 2/28/2006
·台式PC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27/2006
·3G网络设备市场未来六年将达3105亿元 2/27/2006
·中国将成最大IC市场 2/27/2006
·爱立信起诉三星手机专利侵权 2/26/2006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对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有何见解?请到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