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堆垛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双品牌双刃剑 林德何去何从 |
|
http://cn.newmaker.com
2/24/2006 1:51:00 PM
中国工业报
|
|
全球最大叉车制造商林德(中国)在中国4个重要经济发展城市:北京、上海、厦门和广州,连续举行了盛大新标识、新名称启用典礼及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林德厦门”变脸“林德中国”新里程的开始。
虽然过去10年间,林德落户厦门后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处于亏损,但这并没有影响其在中国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两年林德终于占据了中国高端叉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林德变脸中国之际,同属林德集团旗下的意大利著名品牌OM叉车宣布,将加入林德叉车的阵列,利用林德过剩的场地和生产能力在厦门投入生产。
据悉,在林德集团的中国战略中,林德品牌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价格都定位在高端,而OM则将主攻中低端市场,“小兄弟”的加入既弥补了“老大哥”产品线的闲置,同时还将为其冲销一大块运营负担。显然,双品牌战略将成为林德逐鹿中国叉车市场的又一利刃。
德国人一向严谨挑剔著称,反应在其经营上也好不逊色。即便如此,业界一些人似乎并不想怎么给林德过多地唱赞歌,对其实施的双品牌战略也进行了一番“挑剌”。
双品牌战略相对于单品牌战略而言,是一种长短结合,闪电战与持久战并用的战略。低价位品牌以低廉的价格快速入侵市场即为闪电战,以高品位、高质量和高价值品牌渗透市场则为持久战。双品牌战略可以从品牌的不同定位上缓解企业竞争压力,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两个品牌相辅相成,强化企业品牌的优势或弥补不足,以利于吸引新的客户群。
这也是林德叉车为何要推出双品牌战略的原因,但是,双品牌战略对于缺乏品牌管理,缺乏营销技术的企业来说,发挥的作用也许是负面的,破坏主品牌的形象,也削弱主品牌的力量。可以说,双品牌战略是一把双刃剑,即可能成全自己,也可能伤害自己。
目前林德实行双品牌战略同样也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首先,林德要面对的就是Linde(林德)与OM的知名度差距问题。在物料搬运、气体和配套工程两大领域,林德集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物料搬运领域,林德多年来雄踞全球最大叉车制造商霸主地位,不可动摇。OM虽是意大利著名品牌,但在国际物料搬运排行上,至多只能排在前15名,若论品牌的含金量,OM更是逊色不少。在此情况下,实行双品牌战略,林德品牌会不会被弱化甚或被拖累?
其次,林德还要面对各种资源分散的问题。实行双品牌战略,双线作战,必定在研发和销售等环节上分散林德原有的资源,从而影响其发挥整体优势。
另外,在销售渠道方面,林德原有的渠道不变,实行双销售渠道,则需要加倍面对双重渠道的开发和维护力度。OM的加入,在拓展企业产品线、填补产能过剩上具有积极意义,但该品牌的生产部门在厦门,而管理和销售公司却设在上海,其不是借助林德叉车现有成型的销售网络,而是另外建一个销售网络,在全国招经销商,这或许会和林德的营销形成一种竞争形式,这也是分散、浪费营销网络资源的表现。
再者,不同价格策略影响市场的选择。中国人一向过于看重价格,在购买选择的时候,价格这一标准往往高于技术与品牌,更何况在质量没有太大区别的情况下,中国客户可能更多地会选择“价廉”,也就是说今后OM叉车可能更受中国客户的青睐。表面上看,林德、OM的分布渠道不同,两个品牌业绩并不关联,不会相互影响,其实对客户来说则是非此即彼,买了这个就不太可能再买那个,因为都是同类产品。这必然造成双方销售人员争夺资源,抢夺客户,压价冲货,由此延展到生产方面也必然如此,可能形成的不是合力而是内耗。
上述的风险,已正严峻地摆在林德面前。在实双品牌战略过程中,林德应该就市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需求,对品牌进行合理划分、整合,让双品牌协调发展并进。为此,首先就要努力让Linde与OM双品牌之间的差异明显化,至少消费者看来是不同的,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其次,成立统一协调的品牌管理部。从而防止Linde与OM之间因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而造成的抢夺客户压价冲货破坏品牌情况的发生。
|
对 叉车/堆垛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叉车/堆垛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