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三道紧箍咒导致零部件企业利润缩水 |
|
http://cn.newmaker.com
2/13/2006 12:45:00 PM
中国汽车新网
|
|
2006年,国内零部件产业既沐浴着阳光,也无法避开风雨。“上游涨价,下游压价,跨国公司同台竞争”是令不少零部件企业头痛的“三道紧箍咒”。
2006年刚开局,国际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眼看着钢材、生铁等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已如芒在背。
“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风暴,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此迅猛,让我们始料不及。”克莱斯勒集团采购部副部长peterrosenfeld日前在北美车展上表示。
有数据表明,此次国际钢铁平均涨幅达20%-30%。作为钢材、生铁的消耗大户,零部件企业必然深受影响 。有专家分析,国际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巨大的成本压力,势必殃及国内零部件企业。
上游原材料涨价,零部件企业或可通过成本控制手段来解决。然而,面对下游主机、整车厂的压价,国内零部件企业简直欲哭无泪。
“车价天天降,新车月月出”,这已成国内车市的常态。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降价成了整车企业竞争中屡试不爽的利器。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日前透露,2005年汽车行业利润为2004年的60%,利润率下降近一半。为了确保自己的利润空间,主机、整车厂只得痛下杀手,对上游的零部件企业进行压价。
国内汽车市场日趋饱和,汽车制造商难以将钢材等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制造成本上升因素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上涨的这部分成本,绝大多数将由零部件企业承担。
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外患尤大于内忧。追随着全球9+2汽车生产巨头的脚步声,跨国汽车零部件大鳄纷纷拥入我国安寨扎营。据统计,目前外资已占据着我国零部件六成以上市场份额。
去年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德尔福,其在中国的业务却气势如虹。据悉,其现已拥有15家企业、1个技术中心和1个培训中心,投资总额已超过5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上实力最强的零部件集团。
截至2005年,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已超过70%在中国开展业务。在我国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商独资、合资企业,接近1200家。
面对“列强入侵”,缺乏技术优势的国内零部件企业,拿着“劳动力低成本”这一“挡箭牌”也只能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抗衡国际零部件“列强”的“入侵”。在国际零部件企业的强势“攻击”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利润大幅缩水。
|
对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有何见解?请到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