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认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传统制造业转型不是革旧产业的命 |
|
http://cn.newmaker.com
2/6/2006 2:08:00 PM
中国工业报
|
|
这里说到的传统制造业,主要指的是那些国际上称之为制造中心、世界工厂的加工工业,而且重点是指那些中小型的私营加工企业。
传统制造业在中国私营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浙江、广东、福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是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的纺织、服装、鞋袜、中小型器械工具、食品加工等,成为私营企业出口创汇的主体,并获得了快速增长。
但是,在2005年人民币升值和有限浮动后,沿海以出口为目标市场的传统制造业及加工工业效益出现明显下滑,过去以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模式,在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已经优势尽失。
现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权益保护体制正在形成,工人工资的标准随之上升,私企老板已预知今后几年工资成本的大幅上升。
其二,对传统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来讲,对经过原始积累阶段但缺乏现代公司运作知识的企业家来讲,创新就好比叶公好龙。这也恰恰在中国企业家身上验证了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企业不创新是要死的,但创新可能死得更快"。这是因为,对传统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企业而言,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和资本,更需要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新的市场,创新需要超额利润。在这点上,中小型私营企业在相当程度上会在"创新"竞争中,成为垄断公司和大型专业公司口中的小鱼。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超额利润,只有在同业大鳄打盹的时候才能完成。
其三,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中小企业发展创业基金尚且不足,因此民营企业的创新资本更不要指望资本市场的支持。而传统制造业和加工工业的现金流尽管在表面上看较为充分,但若转型或在新的领域投入资本,将随时可能发生旧产业资本的资本链扭曲。而新产业资本头重脚轻的局面,可能最终引发企业的资本链断裂。
由此,我们就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中国企业的转型,简言之,传统产业的转型不应是对旧产业的革命,而应是稳定存量并逐渐优化存量,在新兴产业上下功夫。新兴产业作为新的增量,可谋求其高开高走,力争紧跟甚至超越国际市场步伐。
客观认识中国国情后,我们将发现:第一,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不是什么坏事,这是中国的国情。中国有大量劳动力,有加工工业所需的资源,有能源的供给(尽管不充分),有可形成庞大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有为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发展提供支持的配套产业,有提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产业升级的技术实力。这些,在其他国家、其他区域都很难匹配得如此齐全,所以作为制造中心也是要有资格和条件的。
第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决不是要削弱制造业的规模,也不是不再做世界的制造中心,而是在国家经济整体发展上,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及新兴产业在整体产业中的规模。与此同时,提升传统产业的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在转型内容上,科学把握供需市场的变动规律,逐步抬高在国际市场的产品价格平台。
也就是说,国家要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加以政策干预和引导。有效地控制传统产业,主要是控制出口加工型产业的数量,抓出口总额、控制企业数量。因为,如果中国加工产品的出口总量下降10%,估计全球加工产品的价格就会上升5%以上;中国加工品出口总量减少30%,全球加工品价格的升幅完全有可能上升30%以上。这种价格空间的变化,足以使中国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完成一次次的优存劣汰。而政府要做的就是制定产业准入门槛,阻止或限制劣质公司的进入和生存,维护"MadeinChina"的全球价格。
作者: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史炜
|
对 管理咨询/认证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认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