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原材料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印度钢王搅动中国钢铁格局? |
|
http://cn.newmaker.com
1/23/2006 9:44:00 AM
今日五金
|
|
米塔尔在中国的狩猎法则不外乎两点:原料或市场
米塔尔再度出手。
2005年岁末,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对11个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行业全面调整将以钢铁业为开端。就在此时,米塔尔钢铁集团洽购包钢集团49%股份的消息有媒体报道了。二者的巧合,使得无论是米塔尔,还是包钢集团,都对媒体报道的“洽谈收购”三缄其口。
作为全球最大钢铁公司,米塔尔钢铁集团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钢铁市场的一举一动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中国的钢铁业格局,随着米塔尔的出现,将发生什么变化?
“印度钢王”来了
记者辗转找到了包钢集团规划发展部的张先生,他告诉记者,“这个事情是集团管理部负责的,这个时间不方便发表看法。”随后,记者又多次致电集团管理部,但是仍然无人接听。
1月13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向包钢集团董事会秘书处求证,董事会秘书处人士并没有否认,而是说,“国内对此也有报道,他们报道他们的,但是我们包钢对出售股权的事情无可奉告。”
虽然包钢此刻不愿意表态,但不能忽略的是,元旦假期过后,截至2006年1月11日,包钢股份(600010.SH)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股价上涨了15%左右。
国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东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包钢股份股价的上涨,也不全是米塔尔洽购包钢的利好影响,因为米塔尔的收购价格等关键因素还不明确。包钢股价的上涨,与包钢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以及包钢集团将来要整体上市也有关系。”
包钢集团是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拥有包钢股份(600010.SH)和稀土高科(600111.SH)两家上市公司。
米塔尔家族有“印度钢王”之称,但是业内公认米塔尔钢铁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而不是一家纯粹的印度企业。当然,印度人对此却从不怀疑,按照他们的说法,米塔尔家族不过是NRI——不在印度居住的印度人(Nonresident India)。
亚太金融新闻通讯社的报道称,米塔尔已结束对包钢集团的尽职调查,并希望在允许范围内获得包钢“最多比例”的持股。米塔尔首席运营官梅利·木克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9%是中国目前限制外资投资的最高比例。入股包钢集团,将使米塔尔的产量增加约5%。目前其全球产量约为7000万吨。
在米塔尔的钢铁帝国,梅利·木克吉是拉克希米·米塔尔和阿帝塔·米塔尔父子之后的第三号人物。
梅利·木克吉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我们理解中国政府,也会遵循中国政府在钢铁投资上的一些政策要求。在中国投资钢铁厂,我们的焦点会放在技术改造上,生产中国现在还没有生产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2005年1月,米塔尔挟4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际钢铁公司的余威,谋求并购华菱管线。在湖南省政府的支持下,双方达成了协议,米塔尔与湖南华菱集团各持37.67%股份。但直到2005年7月,米塔尔才拿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的批文,并且以一个百分点之差,屈居华菱管线的第二大股东。
不过,相对阿赛洛、浦项、新日铁等其他的钢铁巨头在收购中国钢厂上的踯躅不前,米塔尔还是领先了一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说到底,钢铁巨头们风格是不同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他们不太了解的新兴市场,多数会选择与中国现有钢铁厂合作,而非收购。
中国谋略
如果真的是收购包钢,那么为什么会是包钢?上海钢铁产业预警专家组成员、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良群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认为,米塔尔在中国的狩猎法则不外乎两点:原料或市场。
贾良群指出,包钢集团在产能、技术以及市场上都不算突出,但是它不仅拥有白云鄂博铁矿,还投巨资在蒙古国采矿,在原料上受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影响较小,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米塔尔选择包钢,一定程度上是看重包钢的原料优势。
据媒体报道,昆明钢铁也是米塔尔重点接触对象之一。贾良群分析,昆明钢铁不仅有自己的矿,还在越南采矿,而且昆明钢铁市场自成体系。不管何时,昆明钢铁市场钢材价格都要高于内地几百元,加上西部大开发,西南的钢材需求很大。可以说,昆明钢铁在上下两头都很有优势。
而米塔尔之所以会去收购华菱管线,在贾良群看来,是看中了华菱管线面向华南市场。
华南市场一年有4000万—5000万吨的钢材消费量,这么大的市场,本地钢厂目前只有一个韶钢,一个广钢,市场上70%以上的量都要靠外面调运,而距离最近的湖南华菱管线,拥近水楼台之便。
由于华菱管线的市场优势,米塔尔已经决定把华菱管线纳入其全球采购计划之中,第一年至少向华菱管线提供300万吨直供矿。
至于米塔尔接触八一钢铁,贾良群也认为其眼光独到。
因为运输的原因,新疆钢铁市场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国内几大钢厂的钢材很难进去,新疆的钢铁主要依靠八一钢铁、酒泉钢铁和卡尔梅特钢厂供应。卡钢是米塔尔在哈萨克斯坦的钢厂,距离新疆仅400英里,其发货量的多寡,对新疆的钢材价格水平举足轻重。
“如果把八一钢铁谈下来,米塔尔在新疆市场就比较成体系了,品种也比较齐全了。”贾良群说。
但国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东对米塔尔在中国的并购并不乐观,“米塔尔与华菱能够谈成,是因为华菱缺原料,与包钢可能谈成,是因为包钢市场不行,效益也在下滑,可能缺资金。但是,其他几个接触的对象就不一定那么好谈了。”
虽然米塔尔的胃口好得惊人,而且具有调用大量资金的能力,但是收购毕竟不是一厢情愿,除了要对方情投意合,还要家长点头同意。
比如对华菱管线的收购,就要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中国证监会的审批,从协议达成到获得审批,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中国A股市场最大一笔外资收购。
不过,郑东认为, “虽然收购价对华菱管线的净资产有少量的溢价,但是相对于米塔尔在全球的资产配置,华菱管线依然是相当便宜的资产。”
作为一家并购起家的国际钢铁公司,米塔尔善于跟政府打交道,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对华菱管线的参股,就是湖南省政府牵线。而在双方达成协议以后,米塔尔还向湖南省的中南大学捐款500万美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就学。
米塔尔在营口有一个40万吨镀锌板的独资项目。《瞭望东方周刊》曾就这个项目询问过梅利·木克吉,当时他的态度还保持着谨慎的乐观。但是,随着新钢铁产业政策的公布,以及鞍钢在营口冶金园项目的兴建,米塔尔的这个惟一的自建项目实际上已基本停顿,当初所说的在2006年初投产的目标已很难实现。
“产能过剩要具体分析”
任何企业的决策和行为都离不开它所在的大环境。米塔尔进入中国钢铁产业,正是在外界都认为中国钢铁业已经产能过剩这个大背景下作出的投资决策。
在2005年12月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表示,钢铁业出现了盲目投资,生产能力供过于求,“钢铁的生产能力到2005年年底达到4.7亿吨,在建的能力是7000万吨,拟建的能力是8000万吨。”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的官员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钢生产能力力争控制在4亿吨左右,拟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
产量的增加,导致钢价下跌、利润下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钢铁行业2005年1至11月实现的利润增长已由上半年的36.1%缩减为目前的3.9%,下跌了近90%。
钢铁业专家贾良群提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说钢铁业产能过剩,为什么中国2005年还进口了2500万吨钢材?这至少说明产能过剩首先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要具体分析。”
贾良群指出,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外商投资中国钢厂,是基于中国的市场远景以及市场容量。他们有那么强的研究实力,不赚钱的事情他们会做吗?”
“至少有两个因素,让外商看好中国钢铁市场的远景。”贾良群说,“首先,中国还处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30个百分点;其次,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1000美元,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对于汽车和住房需求大增。”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业室主任杨合湘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我个人认为,除了看好中国钢铁市场的远景之外,至少还有三个理由支持外商进入中国的钢铁业。”
首先,在国际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形势下,钢铁产业资本必然寻找其出路,相对而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这些资本转移的重要目的国。
其次,国际钢铁巨头对中国钢铁业的投资与并购,在抢占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对全球钢铁产业的影响力甚至控制力,最终谋求全球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在中国钢铁市场不看好时,跨国公司往往能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开展投资与并购的成本相对较低,成功的机会也更大。
对于杨合湘说的最后一点理由,贾良群也很赞同,“并购中国钢厂,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国家在对钢铁业进行结构调整,加上钢铁市场不景气,除了地方政府支持,原来牛气的一些钢铁厂自己也有寻找合作伙伴的需求。”
经济学家周其仁曾专程到常州探访在看守所的铁本钢铁创办人戴国芳。经过交谈,周其仁发现,刺激后来者大举投资的诱因,恰恰是行业内存在大量低生产率企业,后来者坚信,即使产能严重过剩,也是优胜劣汰,出局的不是自己。
周其仁提出了两个问题,优秀的或者自以为优秀的后来者冲进了钢铁业,劣的退出来了吗?如果劣的退出来了,就不会有严重的产能过剩,劣的为什么没有退呢?
并购重组将成持续热点
钢铁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梅利·木克吉以前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就指出,中国小的钢厂很多,“钢铁企业如果年产量少于250万吨到300万吨,是没有竞争力的,现在中国有不少钢铁企业都没有达到这样的规模。”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共有各类钢铁企业871家,平均每家钢厂每年不过生产了40万到50万吨钢铁。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已经明确表示,“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并购与重组,将成为钢铁业持续的热点。”国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东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特别是将来中国股市实现全流通,尽管钢铁产业政策规定,原则上外资不能控股中国钢铁企业,但是外资除了协议收购国有股之外,还可以在二级市场收购钢铁企业的流通股,以达到实质控股。”
郑东说,“米塔尔并不是以技术见长的钢铁公司,钢铁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都在日本。不过,相对于国内一些钢厂,米塔尔的技术还是比它们先进。而有技术优势的合资方,即便不控股,也会有更大的话语权。汽车业这样的例子很多。”
对外资收购中国钢厂要保持警惕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杨合湘则对外资收购中国钢厂保持着一定的警惕。
杨合湘指出,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外国钢铁企业进入中国,在带来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会加剧国内钢铁市场竞争。相应地,外资在瓜分中国钢铁产业利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国内钢铁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杨合湘还强调,由于中国的钢铁产业尚未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尤其是如果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措施不当,国际钢铁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可能造成投资的分散化和布局不合理,影响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的提高。
此外,杨合湘还认为,如果国内钢铁企业不加快联合与兼并重组的步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将难以适应国际钢铁市场上少数寡头垄断竞争的发展潮流。
虽然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集中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业的大趋势,但是国内的钢铁企业对兼并重组的动力依旧不足,目前依然是行政推动,比如鞍钢和本钢的联合。
对于这种现象,资深钢铁专家贾良群认为,整合钢铁企业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如果不是中央的推动,国内的钢铁企业宁愿自己做新的项目。
贾良群分析说,“假设宝钢要整合华东市场,华东有许多钢铁厂,如沙钢、淮钢、杭钢、南钢等等,宝钢首先要考虑这些钢厂的产品与自己哪些竞争哪些互补,其次是这么多地方政府都会提出自己的条件,最后还有这些企业是否产权清晰,人员如何安置等等问题。与其这么麻烦,还不如到日照或者湛江做自己的新项目。”
|
对 工业原材料 有何见解?请到 工业原材料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