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管理咨询/认证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市场动态  投稿 发布新闻
市场动态  |  企业新闻  |  技术动态  |  培训信息  |  新闻评论
外资购并威胁中国装备制造业战略安全
http://cn.newmaker.com 12/23/2005 9:09:00 AM  工人日报
“仅从当前的汇率情况来看,外资购买中国企业是最合适的时候。”12月5日上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附近的一个公寓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可是,如果他们购买的是龙头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对他们合适的反面,就是对我们的不合适。”担任着工经所的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的曹建海,对这些问题研究得比较多,他的担心显得格外沉重。他说,“外资由此可以控制一个行业,掌握着这个行业的技术主导权,并控制市场份额。”

外资,在国人的心目中,几乎就是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就业机会和税收的代名词,那么,除去对行业形成威胁的负面影响外,能否造福一方百姓呢?“苏州聚集的几乎都是国际企业,可和周边地区比起来,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明显偏低,这样的发展模式,需要重新评估。”曹建海话里话外都透着忧虑。伴着窗外呼啸着的4~5级凛冽北风,这个话题越发不轻松了。

龙头被吃掉行业就完了

今年以来,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龙头企业的趋势有所加剧。10月25日,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此前,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后,又把目光转向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卡特彼勒是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厦工集团占据了中国装载机市场份额第一。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卡特彼勒竞购厦工集团股份获得成功,它在中国装载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必将提前形成。

另外,有消息称,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和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即将出售,它们分别是中国采煤机和掘进机行业中的老大,美国国际煤机公司的评价是:5年内中国煤机市场没谁能取代两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还有人说,掌握了这两家企业,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市场。

据曹建海介绍,对于跨国公司,考虑到技术外溢和本土就业等问题,但凡能够在本国制造并大量出口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选择到海外制造的。不过,随着制造业的水平的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升到对他们构成潜在威胁的时候,再加上迅速占领中国巨大市场的需要,他们就选择了尽快到中国直接投资。“这个时候,后进者是要吃亏的。”曹建海一句话就解释了跨国公司争先恐后“吃定”中国龙头企业的原因。

而这种“吃定”的后果是令人不安的。本刊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教授就说:“这其中的危险性很大。卡特彼勒的目的不仅是要控制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它要吃掉的是整个行业。”

路风的担忧是有原因的。他说:“中国只有徐工、柳工、厦工、三一重工等为数不多的工程机械强势企业,没有了他们,整个行业就完了。”路风还认为,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装备工业不能让外资完全控制。重大技术装备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在这里一个企业的价值绝不能仅以当前的净资产价值来计算,因为它涉及到国家长期的发展能力问题。

资本就要逐利

不可否认,中国的机械工业是在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曹建海介绍说,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中57%的产品产业化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不过,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业内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国外的主要差距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存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自主研发的能力差,研发投入少。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透露,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新产品贡献率仅为5.9%,仅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寿命周期一般为3年~5年,而我国新产品寿命周期为10年。许多与重大技术装备有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然依靠进口。

20多年的发展,结果却走入了一个怪圈。检讨其中的原因,曹建海认为,同类技术重复引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说,我国重复引进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多”:低水平重复引进多、地方性重复引进多、集中性重复引进多。

“中国产业的技术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曹建海说,其中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不足是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的首要障碍。他用一些数据来进行说明:在国家层面上,发达国家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约在2%~3%之间,发展中国家约在1%~1.5%之间,而我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则徘徊在0.6%左右,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在产业层面上,我国全部工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平均为0.32%,而美国在1992年产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平均为3.7%。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4大机械设备制造大国。可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而不强的现状则有目共睹。中国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就曾形象地比喻为“虚胖子”。

当这个“虚胖子”遭遇外资企业购并后,严重后果已经显现。在内燃机领域,德国博世公司收购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后,将技术中心撤销、合并。由于博世进一步控制了销售渠道,它还将P型喷油泵产品的销售价格由原来的7000元一件提高到13000元,赚取超额垄断利润。

“外资控制中国龙头企业后,撇开其他不谈,仅获取到的经济利益就是巨大的,而且,从来没有什么世界大同,资本逐利的逻辑决定了他们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曹建海说。

不能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来形容跨国公司,但是,他们的表现已足以让人警惕: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项目办公室主任隋永滨透露,在西气东输项目中,一种用于主要管线上的大型阀门,在第一次招标时,有我们国内的企业参加,国外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把价格压得很低。当西气东输扩容工程招标时,全部是外国公司参与竞争,外国公司联手一下将阀门价格拉高到原来的近两倍,而且交货期也比第一次延长了,质量保证金也比原来降低了。

这又是一个例证,印证了路风、曹建海、隋永滨等许多人的共同观点:依靠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来发展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是不现实的,而对外资形成技术依赖则是可怕的。
振兴之路政府不能缺位

对于装备制造业,有各种各样的词汇来形容:有说是“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动机”的,也有说“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其实,这个目前还没有完全担起“装备中国”重任的“制造业的母机”,其重要性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收购活动有三个基本点:必须控股、对方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由此,跨国公司的战略就是以资本运作方式,“吃定”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进而打造自己的全球产业链和实现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是面宽,门类多,品种复杂,它的龙头企业,比其他工业行业要多得多。中央政府不可能像管其他工业行业那样,抓住几个大的集团,就能把握住行业。而且,经过机构改革后,这个行业的绝大多数龙头企业都归地方政府管辖,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扭曲政绩考虑,对跨国公司并购龙头企业采取十分积极态度,甚至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动。于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纷纷“沦陷”。而这个时候,中央政府正在强调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路风指出,这种尴尬局面提出了一个严重警告:中央政府正在丧失规划中国工业发展的能力。

路风把问题的要害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他认为,从计划体制下走出来的中国企业还远远不够强大。在中国企业成长为能够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同等规模之前,中国政府决不能放弃对工业发展的行政协调。

据了解,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早期及其过程中,其他国家都曾采用过行政和立法等支持手段。比如在法国,当国产设备研发出来时,即使价格高于进口产品,或者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完善程度还达不到其他国家产品的水平时,他们仍旧提倡甚至是强制使用国产设备。韩国颁布过《首套截止法》,即同类大型成套设备只准进口一套,其他需求必须以自主的消化吸收哪怕是仿制来解决。

装备工业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尽管近两年效益有所好转,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些企业最终将是包袱而非效益的贡献者。“乘着有效益,地方政府考虑的是‘靓女先嫁’,由此带来可以夸耀的漂亮政绩,至于行业战略安全、行业技术控制等问题,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曹建海说。

中国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多元化是改革一个重要路径。“我们需要克服国企卖给民营企业一定就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观点。”曹建海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装备工业提升技术水平还需要建立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研发来完成,而当民营资本参股或控股装备工业企业后,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由地方政府一手主导引进外资、“强迫靓女先嫁”的局面。“由于利益主体明确,还可以减少中国企业在合资中遭受的种种损害。”

路风则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他认为,跨国公司频频在国内攻城掠地也许可以归结为行业管理的缺失,但另外两个问题似乎更值得重视:一是国家应建立审查机制,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外资并购进行审查。从联想收购IBM、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可以看出,美国有完善的审查机制。二是定价机制。路风指出,按照账面净资产来卖企业是贱卖国有资产,关于不低于账面净资产就可以接受的规定不科学,因为品牌效应、营销网络都应该放到定价中去。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管理咨询/认证的新闻:
·AVS面临生死时刻 中国标准应走出死循环 12/21/2005
·马凯:明年四大措施调控产能过剩行业 12/21/2005
·欧盟WEEE指令对中小电机出口的影响 12/21/2005
·机动车强制报废新标准明年出台 12/20/2005
·哈一工急于合资吃了大亏 12/20/2005
·1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创单月新高 12/20/2005
·苏州百强工业企业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 12/19/2005
·缝制设备出口欧盟门槛高 12/19/2005
·我国与欧盟机电产品经贸发展迅速 12/19/2005
·飞利浦知识产权专家建议中国企业要重研发 12/19/2005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对 管理咨询/认证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认证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