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中国汽车干啥非要进美国 |
|
http://cn.newmaker.com
12/19/2005 10:30:00 AM
佳工机电网
|
|
近来,中国国产汽车雄心勃勃试图杀入美国市场的消息,纷纷见诸美国英文主流媒体。不过美国媒体倒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提醒相关业界“狼来了”的同时,冷静分析了中国汽车自身的竞争实力。
毋庸置疑,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是中国汽车竞争力的重要根据。一般情况下,美国汽车制造公司支付一个工人的薪资,包括健康保险在内,是中国汽车工人的50倍,是日本汽车工人的3倍。因此,中国劳动力的低价位竞争是一般欧美企业所望尘莫及的。据说中国产“陆风”越野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只有1.7万欧元,准备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价格为2.1万美元。
目前美国市场每年销售2500万辆汽车,这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谁都想分一杯羹。远一点的有日本,近一点的有韩国,还有欧洲的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品牌。中国汽车靠什么进场?汽车毕竟不同于其他消费品,要讲价格、品质、时尚,更要讲安全。所以进场不易,能站稳脚跟就更难。
卖汽车第一要建立品牌,第二要建立消费者的信心,第三如果进场价位低,则要有充足的财力支持先行亏损。培育消费者对一个新品牌的信心和信任,尤其是保护身家性命的汽车,5年-8年的市场积累应该不是危言耸听,因此,中国汽车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实力和心理准备。
其实,依笔者看来,与其花血本拼价格杀入美国这样一个成熟而挑剔的汽车市场(成不成功姑且不论),不如先静下心来耐心培育本国市场,引导中国的汽车消费观,尽管这二者并不矛盾。
最新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汽车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仅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这个结论是近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编写的一项研究报告中说的。报告说,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汽车产业过去10年来增长迅速,1993年中国汽车产量仅有22万辆,到2004年已达到234万辆。2004年中国民用汽车数量达到2690万辆,比1990年的550万辆提高了4倍。预计在未来10年中,中国的汽车业还将保持稳定增长。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块市场的发展前景之广、机会之大已经不用赘述。许多百年外资老厂都在纷纷涌入淘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厂商却要远征开拓,浑身功力还只是一招“低价”,胜算几何?划不划算?
其实,中国汽车市场的机会远不止于造车。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国际上各大车商们都在把更大的研发力量投入到生物燃料、混合动力、环保车型的开发上以及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发展上。这一方面体现了各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些领域目前的发展存在着诸多机遇。尽管机遇与挑战向来是并存的,这些挑战包括研究力量的投入、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财力的保证以及汽车消费的观念转变等,但车商的工作绝不应仅局限于生产车,它的目光应该看得更远,超出汽车的范畴,将环保、道路安全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说的是先要做好准备。笔者把这句话拿出来,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打鱼”之前还应该了解场地和环境,不蛮干。有些实力的中国车商,其实大可不必舍近逐远,打未可预见结果的血战,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上述也与车有关的攻坚领域,专心专意地做出成果,做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这首先对企业的发展很有利可图,当然从大了说也利国利民。
|
对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有何见解?请到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