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输电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2005 中国电力信息化发展的转折年 |
|
http://cn.newmaker.com
12/18/2005 10:15:00 AM
佳工机电网
|
|
2005年,我国电力行业改革重组进入第三个年头,经过资产重组、机构调整,发电侧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然形成,电网侧也基本完成了机构调整。电力信息化也将由相对停滞状态向加速发展转变,2005年是体制改革后电力信息化发展的转折年。
一、2005年回顾:在调整中发展
1、电力信息化建设全面重新启动
自2002年底电力行业改革重组至今,电力信息化并未象人们所预期的那样“火爆”,电力行业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带来行业组织结果的变化和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的变化,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手段显得“无所适从”。同时,全国大面积的“电荒”使电力企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跑马圈地”与项目建设。所以,2003-2004年的电力信息化建设明显趋缓。
尽管如此,随着行业重组的完成以及电力建设的加快,电力信息化的需求在2005年开始全面显现。
发电集团历时2年多,逐步完成了资产划拨、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体制改革、管理模式重构等工作,对信息化的需求开始凸显。各发电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经过2年的“沉寂”后,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高潮在2005年开始显现。
电网企业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之中,2003-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机构调整,相应的在企业运作方面,经营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三级营销体系等。电网企业的变革对信息化带来了相应的冲击,在原有管理模式下建立的应用系统将不能适应新的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随着改革的基本完成,2005年电网企业信息化的新需求逐渐显露。
我国区域电力市场运行取得新的进展。继东北和华东两大区域电力市场之后,我国第三个区域电力市场——南方电力市场于2005年11月21日启动模拟运行。三大区域电力市场的运行促进了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减少与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开展了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信息化作为9类对标工作之一,通过与国内外、行业内外先进实践对比,发现差距,借鉴经验,以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2、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均衡推进
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相比其他行业起步更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70年代,电力信息化首先开展了生产、调度自动化的应用,80年代后期逐渐开展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技术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及管理的信息化重视却相对不足。我国电厂、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一方面,管理信息化滞后于生产自动化,另一方面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互通,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共享,不利于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这种孤立分散的状况不能发挥整体效益。
电力行业改革后,随着电力企业计划性生产向市场化经营的转变,电力企业逐渐开始重视管理过程的优化,开始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2005年,发电集团陆续开展了生产运行管理、燃料管理、生产经营综合统计等系统的建设,电网企业在营销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网省公司范围内的物资、资金、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为了促进IT应用的协调发展,在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成熟的情况下,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均衡推进生产与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持。
同时在综合管理系统方面,各电力企业也加快了步伐,如上海电力ERP系统实施完成正式上线;发电企业ERP建设也逐渐增多,如上海外高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纷纷建立了企业ERP系统。
3、由“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
电力行业新的运营环境要求电力信息化既要提高生产效率,又要提高企业效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行业格局与企业运营环境发生了变化,电力企业的经营模式由过去重视安全生产,逐渐向重视管理与效益转变。这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支持电力生产,还要支持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与企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要求电力企业的IT系统能够支持综合性应用、网络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
效益导向促使电力信息化由“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为了支持企业的集团化运营、集中化管理,需要构建集团统一、集中的IT技术架构、应用体系。随着应用数量的增多,系统规模的扩大、复杂性越来越大,同时企业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加强IT的管理,即要由过去的“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保证企业IT投入与资源的价值发挥。在这方面,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被评为2004-2005年中国IT管理标杆企业,在IT管理方面走在了同行企业的前列,他们的经验将值得同行企业借鉴参考。
二、2006年展望:进入加速发展期
电力信息化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与发展,2006年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1、电力信息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对于发电企业,一方面发电侧的结构调整、机构重组已完成;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的大规模电力项目建设与投产,2006年至2007年我国电力供需将由电力短缺达到基本平衡,发电企业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代的到来,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电力企业同业竞争拼的是经营管理水平,这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组建的发电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近两年相对延缓,集团总部及新成立的分支机构的信息化严重滞后,基层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也面临着重新审视与规划的要求。市场竞争提出的管理水平提升要求促使发电企业信息化在2006年将加速发展。
对于电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需要以效益为导向,更加强调客户服务,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电网企业以省为实体,经营管理模式的格局基本明确,为了适应新的体制,信息化将在重新审视与规划下于2006年加速启动。
2、集团化管理支持是关键需求
改革后的电力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竞争,对各电力来说在其资产与组织范围内加强集团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形成规模化经营优势、打造企业整体的综合竞争力是新的经营发展环境下的重点任务。各家集团有分布在广泛的地域内的资产,如何把它管理起来,包括生产方面、电力销售方面、工程建设方面,如何才能对生产实时状况进行跟踪掌握、如何对集团范围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综合协调、如何发挥集团的整体综合优势,如何形成集团综合竞争优势,这些是各电力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集团化管理,对于IT提出了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力行业分拆后,各电力企业自身以独立主体运作面对市场竞争,纷纷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新的IT架构。
随着集团化经营发展的推进,各集团对信息化提出了全面的需求,发电集团的信息化蕴藏着极大的需求与潜力。
3、整合化应用是信息化趋势
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发电侧市场化格局已形成,电网侧也形成两大电网公司共存格局。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由过去的计划性生产转变为市场化经营模式,电力企业在工作重点上将由重安全生产向重经济效益转变。这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重新审视与加强管理信息化。
当前电力行业形成了以大集团为主体的格局,发电侧有五大发电集团、独立的大型发电公司、能源公司,电网侧由两大电网公司构成。各集团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更加强调集团化运作,发电集团以总分公司、母子公司的结构运作,电网公司已经将主要决策权集中到省电网公司层面。为了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集团的管理能力,各大集团在业务、管理上都实行了集团化的整合与变革,更加强化集团的集中管控和宏观协调。集团化运营为IT应用带来了新的要求,要求构建基于全集团的IT基础架构与应用平台,要求打破原来各业务纵向条块分割的状态。集团化运营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的业务协作,由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转变。即集团化运营要求整合化的IT应用的支持。
对于中小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了运营的高效化、对市场反应的实时化,需要企业内部协作的快速化、信息交互的及时化,这就要求打破原有系统分散孤立的状况,建立起协同、整合的应用体系,即建立起企业级的整体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的转变。
所以,从IT应用趋势来看,整合化应用将是2006年电力信息化的主要趋势。
4、信息化以绩效为重点理性推进
电力行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信息化为电力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极大支持。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应用日益广泛,企业对信息化化的投资越来越大,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以及IT效益逐渐受到关注。为了促进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信息化的效益,电力企业需要客观审视自身信息化建设状况及发展水平和加强行业性的评比交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制定改进策略与措施。2005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企业对标活动,向国内外标杆企业学习。相应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需要了解行业内同类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向国内外标杆企业学习、借鉴经验。电力信息化发展正在由重建设向重管理、重绩效转变。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组织下,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研制了《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2005年11月召开的2005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发布了该指标体系的征求意见稿,并组织了专家研讨,与会专家对该指标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将对电力信息化的水平评价及电力信息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指标体系可作为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参考,以便于进行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行业性评比和电力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自评。2006年将以该指标体系为参照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标杆评选系列活动,评选活动将促进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有利于电力信息化的理性发展。
在专业咨询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电力企业的参与下,2006年将推进电力信息化以绩效为中心的理性发展。
|
对 配电输电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配电输电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