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铣床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2014深跌与猛增并存 2015料与上年持平 |
|
http://cn.newmaker.com
1/27/2015 9:40:00 AM
中国工业报 记者 胡启林
|
|
1月13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接受包括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采访的主题是:回顾与展望。在对机床工具行业去年运行态势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协会给出了对2015年的预测,即随着行业调整逐步到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展开,行业整体运行今年将与上年持平或出现小幅增长,并且开始走下行区间,而行业内部的分化也会进一步加剧。
出口成市场亮点
陈惠仁强调,协会对行业运行的分析基于三个根据,一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报表;二是海关进出口数据;三是协会日常行业调研所获得的材料。
如果单纯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出发,机床工具行业一直以两位数增长。显然,这与业内人士近两年的切身感受相去甚远。
对于行业基本情况,陈惠仁总结说:“去年,机床工具行业进一步承受下行压力,结构调整也进一步深入。对过去一年,我们的基本判断是:行业主体仍未走出下行区间,但下行幅度明显趋缓。”
尽管去年统计数据尚未面世,但2014年1~11月的数据仍可大致反映上述观点。1~11月,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1.7%,产量同比下降2.1%,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5%,产成品库存同比增加4.3%,行业企业亏损面同比扩大36%。
不难看出,主要数据均呈现同比下降的态势,但下降幅度很小。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出口数据非常亮眼。
2014年1~11月,机床工具类商品出口值105亿美元,增长22.5%;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增长30.6亿美元,增长18.6%。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出口结构也在改善。机床工具类商品出口有三大主力,即金属加工机床、切削刀具、磨具磨料。在这三大主力当中,2014年,金属加工机床占出口总额之比为29%,其中,数控机床占比43%,比上年增长3.3%。
机床行业分化显著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机床工具行业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调整。”陈惠仁说,“而重型机床行业的调整则在2010年就开始了,比整个行业早一年开始了下行。与2010年的高峰相比,重型机床企业的产销水平已经跌至两到三成。”
对于重型机床行业成为重灾区的原因,他分析说,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已经结束或者趋于结束。
过去十年,能源装备、原材料、基础设施及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拉动了重型机床行业的发展。当时,行业里最火爆的产品也是重型机床。
“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头两年,还有人在等着市场恢复,但那是不可能的,这一阶段已经过去。”陈惠仁说。
行业变化的第二个特点是:低端机床需求下降显著。这里的低端机床主要是指非数控的低端机床,与2011年的最高峰相比,该类产品的产销水平同样降至两到三成水平。
陈惠仁指出:“这是估算,但也是有谱的,因为数据源头都是企业。”
低端机床市场萎缩反映了需求结构升级。原因也很简单:用户领域产业升级,需要的设备自然也会升级,门槛越来越高了。
另一原因在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供需结构的逆转,造成了机械制造业劳动力短缺。
陈惠仁说:“现在,你想找个开普通机床的人很难。因为没有人培训普通机床操作了,师傅也没了。于是,出现了普通机床技工比数控机床技工贵的怪事。”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已经迈过了数控机床产业化的门槛。过去,数控化率还作为一个考核指标存在,而现在,无论是制造端还是使用端,数控机床都已经普及。这一变化的发生来得相当快。
因此,普通机床出现断崖式下跌也就不难理解。
行业变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出口增长。如果要分析原因,从客观上说,在于国外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从主观上说,在于国内机床工具企业加大了境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市场是一直存在的,但过去无暇顾及,因为国内市场太火了。现在,国内市场下滑,逼着国内企业去国外淘金。
陈惠仁认为,这种变化反映了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近年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明显见效,美国是一个典型。因为美国制造业回流,导致我国机床对美出口增长迅速。同时,其他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制造业分流明显,典型是越南。该国机床需求增长也相当迅猛。
行业变化的第四个特点是:行业结构分化。机床工具行业一共有8个子行业,如果细分机床主机,则分为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两大类。而分化就出现在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之间。
这一点从2014年1~11月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端倪。该时间段,金切机床订单下降4%,而金属成形机床则增长8.6%;从产量上看,金切机床下降2.3%,金属成形机床则增长1.5%;从销售上看,金切机床下降2%,金属成形机床则增长1.1%;从库存上,金切机床增长4.6%,金属成形机床增长2.3%;从亏损面看,金切机床达到46%,金属成形机床为13%;从进口看,金切机床增长8.8%,金属成形机床下降6.8%。
同样是机床产品,但是众多指标呈现相反态势,机床主机产品出现结构分化显而易见。那么原因何在?陈惠仁认为,在于国家经济机构发生了变化。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中,出口、投资下来了,消费上去了。而金切机床的用户领域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金属成形机床的用户领域则与消费类产品密切相关。
当然,金切机床也有与消费相关的用户群体。去年,金切机床行业增长最快的产品是高速钻攻中心,产量几乎翻番。而这一产品主要用于加工手机壳体,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国外进口不能满足市场。
行业变化的第五个特点是:企业结构分化。陈惠仁指出,在这一波市场下滑中,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罗汉们”受冲击最大,有的甚至成了“僵尸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最低端的小企业也受到极大冲击,已经倒闭了一批。与此同时,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却在逆势上扬,不断爆出亮点,非常活跃。
如果比较行业的大集团和民营企业,两者各有优势。大集团的优势在于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雄厚基础;而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体制、机制更活,且没有历史包袱。但现在来看,在经济新常态下,体制机制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传统优势则呈现边际效应递减。
行业变化的第六个特点是:外资企业调整速度更快。观察过去几年的机床产品进口数据,2011年和2012年均出现了增速下降,2013年更是出现了进口绝对值下降的局面,当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下降26%,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下降28%。但是,2014年,机床产品进口恢复了增长。2014年1~11月,机床工具行业全口径进口16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8%,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增长了5.5%。
同时,进口机床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有所上升。2014年1~11月,进口机床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35.3%。反观2013年,这一数据还只有31.7%。
陈惠仁说:“进口机床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扩大,说明国外竞争对手的调整速度比我们快一拍。”
软问题是硬障碍
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我国机床工具企业如何突围?陈惠仁一口气开出了五剂药方。
一是高端产品力争跨过两道门槛。高端产品发展须经历三个阶段:能做、做好、做出市场竞争力。业内外有很多人存在认识误区,以为达到了能做的境界就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所谓能做,是指具备了高端产品的功能,即满足基本参数。过去几十年,我们在不断产生“世界先进水平”,但基本停留在能做的水平,即“形似神不似”,精度、速度、可靠性差距很大。往往速度一快,精度就没了。
“当然,能做也是一大进步。”陈惠仁说,“过去十年,从不能做到能做,这是行业的大成就,但这只是个过渡阶段。功能具备了,性能也得上来,这样才能用。但仍然不一定有竞争力,还需要提高性价比和服务。”
做好和做出竞争力,这两道门槛是一定要跨过去的。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业内很多人认为,由能做到做好是最后一公里(以全程一百公里计),实际上只走了五十公里。如此,是跨越不了这两道门槛的。因为认识决定行为,要跨越需要大投入,而谁也不会在最后一公里大举投入。
二是走市场专业化之路。如果比较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那么,低端产品往往和功能通用性相伴,主要服务形式是为客户提供通用实物产品;高端产品往往是客户化,立足满足特殊需求,往往与整体解决方案相伴。
如今,机床工具企业出于本能,都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其思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广度上做文章,即扩大市场覆盖面,撒大网,灭死角;另一类是从深度上做文章,即瞄准有限的点,深入挖掘。
前者还在追求量的扩张,在走老路;后者才是结构升级,是质的提升,是深入分析细分市场的结果。研究细分市场就会带来市场专业化。
专业化不能笼统地说,沈阳机床做车床,上海机床做磨床,那是产品专业化,是面向内部的专业化,这无疑是对的,但在高端市场就会失灵。高端市场需要市场专业化,即企业不是做某种产品而是专门为某个行业服务,现在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企业。
例如,给汽车发动机做装备,都是德国和美国的公司,一共也就十几家,这些企业不给别的行业服务,只做汽车发动机制造专家。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和定力,又如何进入这一行业呢?
三是走差异化之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同质化。与发展高端产品相比,这个更重要。不是高端不要紧,但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过去十年,行业陷入了战略趋同,行业共同的追求是做大做强,结果必然是今天的低端同质化。
尤其是,伴随着市场步入下行通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低端市场,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苗头开始显现,部分企业甚至用低于成本价格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针对这种现象,2014年12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出台了《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公约》,旨在保障机床工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机床工具市场行为,维护机床工具行业共同利益。
四是软问题必须解决。如果要作战略性思考,需对问题进行分类。陈惠仁把问题分为两类:软问题和硬问题。硬问题是能力、条件甚至是人才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花钱就能解决或者基本解决。软问题是制度、文化、环境、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问题。
现在,中国不缺钱,机床行业也不缺钱。有些欧洲老牌机床企业的装备水平还不如国内,就可以反证这一观点。因此,到了解决软问题的时候。软问题是硬障碍、硬任务,也是无形的、深层次的、本质的。这样的问题俯拾皆是,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五是正确看待互联网思维。现在跟互联网相关的各种概念令人眼花缭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等,特别是很多专家讲,互联网技术或者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正在进行广泛渗透、跨界融合、全面颠覆,这听着挺吓人的,就好像机床产业世界末日来临。
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互联网兴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现在机床行业处在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当中,这两个潮流历史性地交合在一起,给行业提供了机会,需要我们准确地、科学地把握这个机会。
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互联网思维,现在机床工具行业企业家们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不大理睬,被动抵制。觉得这离我远着呢,机床行业就应该研究好工匠精神。事实上,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经发生极大改变了。所以,与我无关的态度肯定是不对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早晚的事。
第二类,就是盲目跟风。认为传统产业就没有前途了,已经走到头了,有的甚至倾向于去制造,这又是一个极端。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主动融合。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等的本质,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使我们的效率更高,和用户的交流更密切,信息获取更方便。说穿了还是工具,机床行业应该用它来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
|
对 数控机床/铣床 有何见解?请到 数控机床/铣床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