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物联网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
|
http://cn.newmaker.com
7/10/2014 11:50:00 AM
中国工业报 记者 孙郁瑶
|
|
随着欧、美、日等国对经济复苏的渴求愈发强烈,各国开始加紧对物联网的战略布局。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投入专项资金突破关键技术。
6月17日晚间,工信部在官网公布了2014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名单。在近日发布的《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今年工信部将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应用示范,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促进我国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在政策环境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物联网应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表示,我国物联网发展在核心关键技术、产业链培育、市场应用上都有待突破。
完善政策 物联网加强顶层设计
近年来,欧、美、日等国加紧对物联网的战略布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并积极推广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实际上,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2012年8月,我国确立了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全局性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考虑,确立了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成立了由30多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物联网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方面提供咨询,为政府决策和部际联席会议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去年9月,工信部等10多个部门,印发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人才培养等10个互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为促进物联网发展明确了方向和具体举措。
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提供支持。截至2013年,我国累计安排物联网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了500多个研发项目。其中2011年至2013年分别支持110、149及122项,一般单个项目获得支持资金在300万至500万元。今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正在公示,共101个项目入围。
在政策环境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物联网应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物联网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物联网凭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部分领域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要点》提出,今年我国将发挥部级联席会议领导决策作用,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支撑作用,为政府决策和部级联席会议提供重要支撑;健全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机制,完善各部门与军队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促进军民融合,统筹信息安全保障及无限频率资源分配利用相关工作。
工信部将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扶持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推广政策,结合地方典型应用需求,安排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重点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待突破
我国物联网近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物联网白皮书》显示,2013年我国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200亿元,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
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感知制造获得局部突破,与国外差距在逐步缩小。我国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在石油、钢铁、运输、国防等行业实现了批量应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还积极推进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研究。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能力等不断提升,在传感器、RFID、M2M、标识解析、工业控制等特定技术领域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物联网通用架构、数据与语义、标识和安全等基础技术方面正加紧研发布局。我国产学研各界积极开展研究,在物联网总体架构、M2M架构、标识解析体系方面取得了大量初步研究成果。
射频标签(RFID)是实现终端感知和地址标识最重要的工具,是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的基础。在该领域,我国中高频RFID技术产品在安全防护、可靠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业已成熟,在国内市场占据90%的份额。我国已成功研发出自主的超高频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研制成功了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工业无线通信芯片。
尽管我国已大量生产射频标签,但仍面临着核心芯片依赖进口、自主标准缺位、规模化推广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严重威胁了我国的产业安全,亟待引起相关部门和产业界的重视。
《要点》指出,2014年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推进传感器及芯片、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研究智能传感器设计、智能传感器制造、智能传感器封装与集成、多传感器集成与数据融合及智能传感器可靠性领域的高性能、低成本、智能化传感器及芯片技术,研究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传输体系架构、物联网通信技术及物联网组网领域的物联网智能传输技术,研究物联网感知数据与知识表达、智能决策、物联网跨平台和能力开放处理及物联网开放式公共数据服务应用领域的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工信部将支持物联网标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发。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表示,我国物联网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产品对外依存度高,核心环节基础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缺乏关键环节的自主知识产权。
李力进一步表示,未来要加强自主创新,打造创新链。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工信部还将重点支持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技资源平台整合与共享,拓展和提升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支持建设一批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
工信部将充分依托骨干企业,发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体系 构建物联网产业链
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4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
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感知制造获得局部突破,与国外差距在逐步缩小。我国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在部分行业实现了批量应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RFID领域,我国中高频RFID技术产品在安全防护、可靠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业已成熟,在国内市场占据90%的份额。
物联网服务业中,我国3大运营商的M2M服务一直是产业亮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把物联网业务基地升级成为物联网分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联通各类支付卡发卡量已经超过200万张,基于WCDMA网络的企业专网提供智能公交行车监控及调度系统,用户规模超过100万个,覆盖城市已超过200个。
我国还出现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互联网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新模式的现象。家电行业借力物联网技术,已经率先开展拓展价值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的模式探索。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和家居设备,还将催生融合物联网元素的多种智能产品,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设备、医疗健康设备、智能玩具等。
我国虽已建立了物联网制造业和物联网服务业,但不同产业环节所处的阶段不同。整体看来,我国在M2M服务、中高频RFID、二维码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产业环节依然薄弱。
并且,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产业链条长且分散、应用规模化和技术产业水平相矛盾以及行业定制性强等情况。
李力表示,未来我国要完善物联网产业链,使物联网产业链与体系架构之间衔接得更加紧密,引入多元化的竞争机制,重点突破感知制造业发展瓶颈,推进物联网通信业发展,加快培育应用服务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对于重点发展核心产业,我国将大力扶持支撑产业,积极带动关联产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态势,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今年,工信部将鼓励物联网骨干企业通过承担债务、出资购买、控股等形式进行企业兼并,壮大物联网企业规模,提高集中度,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做好中小物联网企业的孵化、扶持和服务工作,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扩大应用 实现价值循环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要靠政府和企业的投入,还要扩大应用、培育市场,实现价值循环。
M2M是当今的热门词汇,是指MachinetoMachine,通过移动通讯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将商务的边界大幅度扩展或创造出较传统方式更高效率的经营方式抑或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全新服务。M2M以设备通讯控制为核心,将原来低效率或甚至不可能的信息传输应用于商业中,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M2M的商务模式目前应用方兴未艾,主要有移动物流管理、移动支付、移动监控等。
我国M2M用户增长迅速,居全球首位。2013年年底,我国M2M用户数达到5000万,增长了47%。目前,3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M2M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交通、公共服务、金融、制造和安全监控等领域。物联网在工业领域有坚实的应用基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物联网在民生服务领域也大显身手,通过充分应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物联网可以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将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潜力将加快释放,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步确立;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物联网借鉴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模式和渠道,从行业领域向民生领域渗透,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应用不断涌现。例如,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向用户提供公共缴费、气象预警、交通引导等服务。
物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将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正在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向传统行业深度渗透,以消除行业与地域间的界限,并促进融合创新研发团队与制造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成为促进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的催化剂。同时,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配套服务模式将逐步完善,进一步整合物联网服务资源,带动我国传统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李力表示,未来要面向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抓好一批示范效应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
工信部将加强合作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模式,逐步扩大物联网应用规模,提升物联网应用水平,以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为牵引,带动一批企业成长。同时,工信部将支持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形成新的运营模式;鼓励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探索培育多方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
对 传感器 有何见解?请到 传感器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