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船舶市场回暖 新单激增难掩利润疲软 |
|
http://cn.newmaker.com
10/31/2013 10:19:00 AM
中国工业报 记者 杨红英
|
|
在经历了长期的低迷后,船舶市场终于让业内人士感受到了一丝“回暖”的意味。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1~8月,全国造船完工26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7%;承接新船订单34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9.3%。其中39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231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1.2%;承接新船订单330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
骨干船企斩获颇丰
中国重工无疑是近来颇受关注的对象,原因在于不久前被媒体披报其获注逾80亿元军工资产及前三季度订单激增近150%。实际上,除了中国重工外,船舶行业其他龙头企业斩获也颇为丰盛,比如中国船舶上半年就有近百艘新船订单收入囊中,较去年有大幅提高。
此外,中船股份及中国船舶控股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在8月份一度打破韩国垄断,签下了3艘1.6万TEU(标准集装箱)的建造合同。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另一家上市平台广船国际,在8月先后与老船东签署了多份油船合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广船国际在手船舶订单共计70余艘,据悉新订单可排期至2016年前后。
中集集团、中海集团、招商轮船等航运类企业也在加紧订造大型集装箱船。9月中旬,中集集团与江苏新时代造船公司签订了两艘8800TEU集装箱船,总造价超过10亿元。此前的7月,中集集团与江苏新时代还签订了5艘集装箱船订造合同,总金额达26亿元。
招商轮船今年8月分别与大船重工和外高桥船厂签署了购建2艘VL鄄CC(超大型油轮)的协议。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承接的新船订单主要都是出口船舶,而且集中在少数骨干船企手中。
之所以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新增订单,业内人士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国际新船价格已经明显跌至谷底,不少业主认为是“抄底”的好时机;另一方面,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增多,这对于航运市场来说是利好,进而激发了国际船东下单造船的热情。
而订单集中在少数骨干船企手中则说明,船东在订造新船时,不再只看重报价,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船企的品牌和技术实力上。
正是由于造船与航运业复苏的预期日渐强烈,促使双方共同“赶底”。中国造船企业在其中则表现得更为积极。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承接的境外船舶订单同比增幅超过150%。一直以来,中国与韩国承担着全球半数以上的船舶出口规模,其中中国船舶工业出口比例在80%以上,属于典型的境外依赖型企业。
利润下滑导致业绩欠佳
与增多的漂亮订单相比,利润的下滑则让企业业绩变得不那么美妙了。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1~8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91亿元,同比下降13.3%。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186亿元,同比下降27.8%;船舶配套企业161亿元,同比下降23.1%;船舶修理企业79.9亿元,同比下降7.5%。主营业务收入1532亿元,同比下降16.1%,实现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下降61.2%。
因此,与新船订单增加引发关注相比,更需要注重的是新船的价格走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际新船订单大幅增加,但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上涨,只能用“企稳”来形容。
甚至有人认为,由于国际新船价格已经调整到位,从目前的价格水平看,船企接单已经基本无利润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提高造船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成为船企提高获利空间的关键。那些有实力的造船企业,则可以选择性地承接新船订单,如更加节能环保的船型以及一些高附加值的船舶。
因此,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曲,也是船舶行业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船市低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人民币升值等使我国船舶工业长期仰仗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而国际社会对船舶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日益提升。
在技术成为竞争重要筹码的环境下,我国造船业“粗放增长”的道路走到了尽头,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中国骨干船企更应加强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等领域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主流船型优化和升级换代,抢占技术制高点。
一些企业虽然年年讲、月月讲转型升级,但缺乏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就缺少转型升级的方法。有的企业换个领导班子或换个主要领导,情况就大不一样。
这就是说,在认识到位的情况下,船企还要充分关注转型的固有规律,虽然转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也不能盲目乱转,更要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
有业界专家认为,今年将是航运业企稳过度的一年,未来一段时间航运市场将继续恢复,这对船企来说肯定是利好。不过目前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内主要造船企业仍未逃离业绩孱弱的局面。如果能借此来倒逼造船企业持续增加订单,形成航运与造船的良性互动是再好不过了。
|
对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 有何见解?请到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