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站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国内热电行业面临着全行业亏损 |
|
http://cn.newmaker.com
11/9/2005 9:53:00 AM
佳工机电网
|
|
日前,两家国有商业银行以文件形式,明文规定要从单机容量13.5万千瓦以下的热电行业中退出,其主要是收回给热电企业的贷款,即使是优质热电企业也不例外。这无疑是给面临全行业亏损难以为继的热电企业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热电联产被国内外看好,被誉为朝阳产业,也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然而,国内热电行业目前却面临着全行业亏损。据中国机电工程学会热电高工王振铭整理的《部分热电企业实际运行亏损表》显示:宜昌安能热电亏损993万元、承德热力亏损200万元、济南琦泉热电亏损486万元,等等。
要说国家不重视有失偏颇。1997年,国家制定了《21世纪议程》、《节约能源法》,2000年制定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法》,原国家计委、经贸委、建设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这若干文件是指导我国发展热电联产纲领性文件。到2003年,我国热电联产企业近2000家,全国装机容量在0.6万千瓦以上热电机组437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量9%,承担着全国工业供热量的80.5%,民用采暖供热量的26%。两年间,热电联产增长容量1186万千瓦。
奇怪的是,外资热电资本还是纷纷撤离中国市场。1997年,国外资本占中国电力份额的15%,目前不到5%。撤资的主要动因是预期盈利不佳。热电企业的现实亏损,让热电行业进入了银行高风险的“黑名单”。银行强制收回贷款也在情理之中,银行不理会你是不是朝阳产业。
煤炭价格持续上升恐怕是热电企业利润的直接“杀手”。从价格链条上讲,上游产品涨价,必然带动下游产品价格上升。由于热电企业规模较小,多数不隶属于国有大发电集团。今年的“煤电联动”政策只适用于省级以上大电厂,这一缕“阳光”照不到中小热电厂身上,它们只好靠高价煤艰难度日。
虽然如此,热电行业亏损也有自身的原因。
首先,热电企业不够规模。2003年,我国热电企业不足2000家,装机容量4370万千瓦,平均每家企业仅2万千瓦。近6年新增机组平均容量仅为1.28万~3.58万千瓦/台。没有规模,边际成本难以最小,哪有效益?
其次,热电联产的单机容量太小。国际上热电联产机组呈大型化趋势,目前,在北京、沈阳、长春、郑州、秦皇岛和太原等中心城市已有2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但这也是凤毛麟角。
再者,热电联产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太单一。在我国的热电联产企业、供热公司基本是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一花独秀,造成了热电联产企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在西方国家,供热的垄断已打破,国家资本逐渐退出热电厂和热力管网行业,引进资本和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制,赋予特许经营权,值得借鉴。
有利于热电行业健康发展的热能消费计量化路途遥远,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推进,但作为一项福利变有偿使用,供热计量收费的推广受到惯性的阻击。供热是一项市政公用产品,政府要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企业可跨地区、跨行业参与热电企业的经营,以有利于热电联产企业的发展。
|
对 发电站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发电站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